美文网首页
麦彭仁波切 著 般若摄颂释(23)

麦彭仁波切 著 般若摄颂释(23)

作者: 悠远的歌 | 来源:发表于2020-12-29 22:07 被阅读0次

    辛三、宣说加行者补特伽罗分二:

    一、以请问略说;二、以答复广说。

    壬一、以请问略说:

    须菩提问世尊言:功德海无烦恼相,

    大力如何不退转?功德少分请佛宣。

    须菩提尊者请问三世间的怙主佛陀世尊说:“具足无量功德海、无有烦恼的相兆和征象是怎样的?成办二利的大威力菩萨究竟如何?以什么相表示于大菩提道中不复退转,知是不退转的菩萨?如此大菩萨,他们的无量功德中片面或部分,请佛陀为我明确宣说。”

    壬二、以答复广说分三:

    一、认清表示不退转之相;二、不退转之行为特点;三、宣说退转与不退转之差别。

    癸一、认清表示不退转之相:

    离异体想具理语,沙门梵志余不依,

    依智恒时断三途,十善业道极精进。

    对于须菩提这般请问不退转的一部分相,善逝告言:证悟甚深法性的菩萨,现见一切法于真如中无二无别,从而对染污、清净的一切法远离他体之想;在相应实相善巧宣说深法时,以具备衡量之理的词语来赞叹,他人不能够转变;自己对此道的本师获得不退转信心,不以示道者想而依止其他外道沙门及婆罗门,对他所说的种种道,发自内心不信赖;因为依靠通达因果无欺等法理的智慧和坚信断除明显的不善业,由此获得时时刻刻恒常远离三恶趣及以其为主的一切无暇的方法。那些智者本身自然安住于十善业道中,而且极为精进,令别人也如此行持。

    无染为众随说法,专喜正法常雅言,

    行住坐卧具正知,视轭木许无心乱。

    无有着眼于利养恭敬等染污的心思,遵照一切佛菩萨为众生如何宣讲而随从宣说波罗蜜多等法;对甚深法义诚信不疑,专心致志欢喜妙法,不特别刻意行持其余事,主要奉行唯一的正法;利他心达到纯熟,为此常常说文雅语言等,具备仁慈的身语意业;由于不放逸串习善法,平时行住坐卧四种威仪,所作所为都杜绝放逸,极具正念、正知。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此在行路时,眼睛视一轭木许之处行走,恒常无有放逸所生的迷路、身体受伤之类心迷乱的现象。

    净行洁衣三远离1,非图利尊恒求法,

    超越魔境不随他,四禅静虑不住禅。

    随着聪明才智、不放逸之心而安住于无所诋毁之法,为了避免别人不起信心,外内的所有威仪清净而行,身著清洁衣装等;相合所化众生心意的举止纯净,身语意三门远离罪业,如同无垢的水晶般纯洁;现见有为法的(无常等)本性,不贪执它而行持;并非是以取受功德等方式贪图利养,胜伏悭吝等波罗蜜多的违品,以殊胜功德庄严自相续,广行他利,因此自然成为众人之尊;恒时希求甚深正法,自相续与法相融,一切时分都具足法性(即相应法性)而行,由于体悟到甚深法性,内心自然与之不相分离,一切所言所行都与法性相符,不超离法性,就像具贪者一切举止都表现出具有贪欲一样;已经具足甚深法忍,即便魔王波旬的幻现来宣说他道,幻变出地狱等,令对轮回产生恐惧,以诸如此类的种种伎俩使其退出大乘道,开示形象的道,然而了知他是魔,不被各种魔业所害,因此超越魔境,不随他转,也就是说,不依赖于他而具备自己的智力;虽然入定于四禅,或者修行静虑,可是并不以品尝禅味(著禅味)等而安住禅定中。

    ——————

    【1】三远离:也叫三寂静,显密共同的三远离,即身远离繁杂、心远离邪恶妄想和三门远离凡庸执著。

    非求名誉无嗔恚,在家亦恒不贪物,

    不为维生惨寻财,不行诛业不双运。

    由于认识到万法如幻,以至不追求自我名誉;依靠正法使自相续调柔,无有嗔恨乱心或扰心的情况;不贪执自我私欲,以善巧方便利他,即使成为在家人,也恒常不贪执一切事物而慷慨布施;处于证悟无我与利他的悲心中,断除过分执著自我利益所引起的一切邪命和行业,无论如何绝不为了自己维生而通过杀生、谄曲奉承等有可怕异熟果报的途径来寻觅财产;绝不为了自己以暴行的诛业残害他人,也不以贪欲驱使行持制服或怀柔女人双运的密行。

    不记欲界转男女,极静精进胜般若,

    离争慈心亦坚固,求遍知心恒向法。

    语言上,从不为了自我宣扬而授记说“我于欲界的有缘分人中住胎或者本来即将投生,转成男或女”,具足清净这些为例的邪命和邪业的相;三门所为,完全避开喜爱琐事、言说戏论的各种散乱,极其寂静;精进行持殊胜般若波罗蜜多;由于相续寂静调柔,住于何处,相互之间都远离冲突、争执等;慈心不被外缘所动,非常稳固;始终以欢喜的心供养遍知佛陀并渴求、希求“我获得佛果”,恒常怀着希求、向往之心以十法行的方式行持佛教正法。

    离野人境诸边地,自地无疑如须弥,

    为法舍命勤瑜伽,当知此是不退相。

    凭借愿力或智慧获得投生自在,远离边鄙野蛮人的境域,佛法不兴盛的边地,依靠法尔力转生于正法富兴的境内;对于自地的功德等确定无疑,不被其他道所动,恒常稳如须弥山王;为了妙法,纵然是自己的性命,也不难舍弃;极度精勤于受持正法、思维意义的瑜伽。应当知道,以上这些就是领受深法的决定要点、安住于加行道及见谛行者的不退转相。如果具足方便智慧瑜伽之道,拥有决定并串习的这种相,那么依靠这些相就能决定不退转,如同由烟知火一样。

    癸二、不退转之行为特点分三:

    一、胜义之有境甚深行为;二、世俗之有境广大行为1;三、善巧方便双运之行为。

    ——————

    【1】世俗之有境广大行为:下文中的科判是加了一个同谓语修行刹土,原文即是如此,下文中有类似情况也同样理解。

    子一、胜义之有境甚深行为分二:

    一、认清所行甚深义;二、如何行持深义之理。

    丑一、认清所行甚深义分二:

    一、宣说甚深性;二、行持彼而集福德。

    寅一、宣说甚深性:

    色受想行识甚深,自性无相极寂灭,

    如以箭测大海深,以慧观察不得蕴。

    色、受、想、行、识一切法悉皆甚深,如何甚深呢?无有自性的缘故,是空性,无有变碍的相状,耽著它的希冀完全寂灭,为此心无所缘,犹如用箭测量大海的深度根本不会得到“就在此处”一样,以分析真如的智慧进行观察探究,根本得不到蕴。

    寅二、行持彼而集福德分二:

    一、真实宣说;二、断除过失。

    卯一、真实宣说分二:

    一、略说;二、广说。

    辰一、略说:

    菩萨于此甚深法,乘之胜义无贪执,

    证蕴界处无此法,何有较真成福胜?

    菩萨对于所证悟法的自性或实相如是以本体成为甚深,殊胜乘——胜义的有境皆不分别而无有贪执安住于一切,哪还有比这样证悟蕴界处的本性并不成立的甚深此法真实形成的福德更为殊胜的他法呢?那是真实成就的最殊胜福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麦彭仁波切 著 般若摄颂释(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af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