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这本书,掩卷深思,面对本书中诸多的鲜活人物,感觉时间真是流河,一个个喜怒哀乐的面孔连带很多事情似翻腾的浪花从昨天一涌而来,冲刷着陷落于往昔的心灵,一点点竟似有剥蚀的触痛了。那人那事,毕竟已在昨日,但似乎真真正正的存在,笑过、哭过、闹过,不能释怀,牵系着我火热且沉重的乡土情思,在那片贫瘠却又丰沃的大野,是谁曾经用饱蘸情感的灵与肉抒写传奇?这些都如刀刻斧凿的史诗在我心中一页页翻过。
曾经的每一刻都不是偶然的,背后都是非常合理的必然和不可违拗的自然机理,如同社会发展的轨迹,内生的和外在的一切相互作用着,恰似滚滚车轮般向前行进,我所认知和经历的农村也是这样,按照它自身的规律井然地进入了21世纪,在这崭新的时代,农民的价值观已不是过去那种封建迷思中的小农意识。人生、爱情、婚姻、生活以及自我认知的观念,都有了近似革命式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守旧的灵魂被洗劫了,这些灵魂从曾经的农村精神霸权方逐渐被边缘化,渐渐地无以附着,成为了精神的漂泊者和流浪者,现代农村成为了埋葬过去农村精神领袖的废墟,而在这废墟上矗立着农村现代文明的高楼。
从上述意义上说,《流河》给了人一些时空沧桑感,但绝不仅仅是这样,因为其中的很多故事仍然投射了某种现实,以平湖藏月般的笔融对现实进行着关照,因此《流河》在历史的记叙里触及了现实的某些断面,这些断面成为过去和现在的有机联系,而这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给了读者更丰富的思考空间。
其实,对于当下的读者来讲,过去或者只是一种记忆,更或者只是一种从未碰触过的曾经时代的故事,但是现实却是最能说明问题的,面对现实,从农村到城市,我们的现在正在不知不觉的发生着变迁,站在这样时间的流里,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在读完《流河》后有所悸动?我们在这样变革的现实的流里,正在扮演者怎样的角色?守旧者、变革者还是那个无所事事人云亦云的人?我们有没有给自己明确的定位,或者说我们是属于自我的,还是社会的、别人的?而在这种思考中,是否觉得自己被异化?我觉的上述这些,是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我们自我意识是否觉醒的核心问题,如果一切明了,那么我们就没有白白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我们就获得了自动自发的能量,并由此发现自己原来是推动着社会前进的一员。
作为本书的作者,不想看到现实社会里出现小说《咆哮》中“艳梅”,“云云”以及《恨与怒》中“云云母亲”那般的悲剧人物,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个社会的所有角落都是歌舞升平,谁又能说悲剧的背后不是因为对美好的无限期盼?但愿所有的牺牲都有自己的价值,为价值而牺牲的人应该被冠以“英雄”的称号,他们让我们警醒和懂得了更多,我们不应该让“英雄的血”白流,因此我们要呼唤良知,但愿那些被高高抬起的、被埋葬的和被羞辱的,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因为,一个文明的社会必是心怀善意的社会。金钱、物欲、野蛮纵使在当今社会山呼海啸,也不能把人的那一份纯真弥灭,但愿物质只是我们心中向往的最低的需求。
放下笔,心里略微有些沉重,感应着时间的流,我想在未来,能看到更多的“英雄”!
做此后记,致敬书中那些勇敢的和迷惘的人,如能在现实中相遇,愿送你们做礼物!
明月沧海
2 018年7月19日于杭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