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玉推崇谟拜。古代,玉石是祭祀天地的礼器,是象征权力的玺符。玉文化传承至今,国人对玉的喜爱和追捧到了神秘的地步。
玉石在古代开采量极少,“物以稀为贵”。玉是财富权力地位的象征,寻常百姓只能望玉兴叹,因此有了“黄金有价玉无价”“乱世藏金,盛世藏玉”之说。
古人赋予了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避邪压惊、保佑平安、吉祥如意、以德比玉、纯洁美好等。白落梅说:“其实每块玉都在寻找它真正的主人,纵然走过山重水复的乱世红尘,有一天也会和你不期而遇,相约和你同游这烟火人间,那么在有限的时光里,等待或者寻找那块属于自己的玉吧,不求地老天荒,只求一世情长”。让人顿时惊艳于玉的灵性。
历史走到今天,玉石的开采量剧增,产地辽阔,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有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玉、河南的独山玉和陕西的蓝田玉。玉器的供给大增,价格聚降,遍地玉市。玉已成为大众的普遍消费,飞入普通百姓家。而今玉市场的萧条现状让人心灰意冷,究其原因有三:
利欲熏心破坏了玉的生命力。
为追逐巨额利润,不良商人大肆造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招摇撞骗,恶意推高,导致买玉藏玉者失望绝望。人们对玉的认知回归到一块“美丽的石头”,不再神秘贵重,千年文化,毁于一旦。
疯狂开采破坏了玉的生存力。
玉石是不可再生能源,新闻报道:有的藏玉之地,采玉者数万之众,疯狂挖掘,破坏生态,触目惊心。毁灭式开采终将断送玉石的永续利用、持续发展,成为玉石行业的终结者。
文化缺失破坏了玉的影响力。
玉的消费,根植于传统玉文化。当今买玉藏玉者的心态在利益驱动下,一味关注升值空间,聚焦投资回报,背离了玉的玩赏、研究、精神、文化内涵。使玉的文化价值大打折扣,成为无本之木。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玉的发展史同样如此。让我们正视玉的“遗憾”,让玉重新回归到传统“玉文化”中,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