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Review and reflection:《孩子与恶》

Review and reflection:《孩子与恶》

作者: EmilyHu晚珮 | 来源:发表于2020-01-11 22:19 被阅读0次

2020年完成的第一本书:《孩子与恶》,作者是日本作家河合隼雄。

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光环的推荐便买了回来。正好前段时间压力较大,想从这种心理类特别是儿童心理类书籍进一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孩子与恶》读后也得到了我想要的宁静愉悦。

1、恶不是单一性的,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对恶的定义不样,需要辩证看待

“日本的父母们非常热衷于孩子的教育,但大家好像总是用心良苦的想制造好孩子,乖孩子,而为了这个目的,不遗余力的要排除一切恶”,但是接下来作者列举了一些非常有创造力的并且已经颇有成就的名人们儿时的故事,发现他们很少是“乖孩子”类型的。

恶是创造力/想象力的来源。恶也是个性的显现。比如aggression,欧美人定义为褒义词,鼓励孩子彰显个性/勇于表达,但在崇尚老实的日本则会把这个词翻译为有攻击性的(中国也是这样的啊)。所以,罪恶的定义,在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都会不一样。

接下来作者就列举了好几项大人眼中的恶:偷窃,暴力,攻击性,谎言,秘密,性,群体欺凌,等等。

每个章节作者首先探讨这些恶的来源及孩子表达的真正含义,对孩子和对社会带来的双面影响。

印象深刻的有很多。

比如爱好和平的人往往小时候玩过打杀游戏/会真正理解和平;

比如小孩子玩一些大便/血/枪之类的这种看起来好像很不雅很恶的一些东西,其实这可能是在释放孩子的情绪和压抑;

比如像撒谎,其实joke也未说实话,但是培养了孩子的幽默感和未来的社交能力;对待孩子的撒谎不要打压,但要让孩子明白我已知道你撒谎,并了解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不排除有舍己为人的撒谎或偷盗);

比如说关于校园霸凌,作者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观点。首先对霸凌的定义,必须承认很多时候小孩子正是在不断吵闹·和好·吵闹·和好的过程中,真正懂得了友谊和如何爱人,所以亦无需对孩子的打闹谈之色变。

比如秘密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同时,小孩在很多时候也很容易受到来自大人的恶。比如从不表达真实想法,一味塑造权威(里根总统的女儿对里根总统的不认可),比如家长在女儿年少时让女儿乖乖读书,但当大学毕业后便以个人定义的人生方向要求女儿不能再深造,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中国与日本是同一文化体系下的(孔夫子,而书里还提到说日本孩子目前在同时遭受孔夫子和耶稣的摧残,实为可怜……)。所以这本书实在也太适合中国大人读一读了。

我一直清醒的知道自己心中是有些“恶”的存在的,终于有人告诉我,没关系,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恶,这是一个逃避不了的存在。接受它/承认它,才能体验到心灵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能体验到由恶向善转化的过程。

2、辩证看待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底线需坚定表达给孩子

辩证看待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比如说对于偷盗,对于撒谎,对于暴力,所有自由都需要在一定规则之下。

底线需坚守,以防小恶变成真正的恶。

3、作者语言风格与翻译

其实严格说起来,这本书的阅读感不算特别好。

一方面是里面的很多的例子写的太浅,无法作为作者传达思想的佐证。

另方面是作者的文笔风格不是我喜欢的。这本书有些内容相当口语化,更像是一个自言自语,或者随笔。而且能感受到作者有时的表达略显凌乱或者模糊不清。

所以,如果给个综合评分,个人评价为7分。

4、摘抄

“一切善良都不可能创造,因为善良太缺乏想象力。”

“要想成长为一个真正爱好和平的人,小的时候反倒要玩一些杀呀砍的游戏,捏死虫子什么的,通过这些才能实际感受到和平是什么?杀戮是什么?这些经验都是有必要的,像这个妈妈一样,把一切含有暴力因素的东西都排斥在外,反倒容易产生负面效果。”

“日本也真诡异,一边给孩子们灌输竞争是丑恶的观念,一边又渴望孩子在大学入学考试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是每个孩子把自己的个性拿出来竞争,而是把孩子们都装进一个军医的序列系统,然后让自己的排名尽可能靠前,在日本的入学考试系统中想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处于激烈竞争的漩涡中,不得不压抑自己将来的action,这样的孩子就算进了所谓的好大学,也不能指望他们将来有什么创造性的发展。”

“现实当中自由的玩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心灵得到治愈。”

“谈到自由,它必须存在于绝对不允许再往前多走一步的严格限制之中,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绝对的线,不过这条线不是被理论规则,等意义性的定义出来的。”(允许孩子为了赢得竞争破坏规则,但是在一定的底线内。)

“现在的人们几乎都怀抱着不安在生活,缺乏安全感是现代人深刻的心理现象,但好像也不只是现代人才这样,人类历史上无论什么年代都是这样吧,不安没准是人活着的证据能够解决不按的,有神佛等超越性的存在,以往的人们依靠这些得到了相当的心理稳定,但现代人受到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恩惠,生活变得从来没有过的便捷舒适,但对根源性的不安却缺少了最基本的防备,直接面对这种深层的不安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情,于是只好像抓着救命稻草一样,拼命的揪住表面上的稳定成型的东西不放手,把自己不干点什么,就六神无主的情绪通通发泄到孩子身上。”

以及,最后的诗(太契合初中时某次我爸与我的对话了!)

Review and reflection:《孩子与恶》

相关文章

  • Review and reflection:《孩子与恶》

    2020年完成的第一本书:《孩子与恶》,作者是日本作家河合隼雄。 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光环的推荐便买了回来。正好...

  • REVIEW AND REFLECTION OF JULY.

    When I finished reading the novel A Dog's Purpose, I star...

  • 每日作业

    今天听了孩子与恶这本书,有些收获!原来孩子的恶与成人的恶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孩子的恶是想表达内心的需求!这和孩子的成...

  • 孩子与恶

    简介: 《孩子与恶》指出现在的教师和父母总是致力于制造出一些“好孩子”“乖孩子”。不遗余力地排除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

  • 孩子与恶

    我没有偷过东西 可我偷了别人的心 连偷了别人的心这回事都没有察觉到 我不给房间上锁 可我给自己的心上锁 连心上有这...

  • 孩子与恶

    孩子的恶,从孩子看起来属于恶的行为,探究背后真实的需求,这样的话,当我们看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时,也就不会气得暴跳如...

  • 《孩子与恶》

    这本书非常薄字数也不多,但是里面的有些观点挺有意思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1.人类为了自己的存续,总...

  • 学会共情

    共情,让我们与孩子心连心(Reflection feelings) 1、含义:“共情”是心理学术语,又叫同...

  • 理解孩子的“恶”,做孩子背后坚实的“墙”

    理解孩子的恶,做孩子背后坚实的墙丨《孩子与恶》读书笔记 三叶草福田站读书会第五期 主书目:《孩子与恶》 作者:河合...

  • 《孩子与恶》2

    关于“暴力”和“校园欺凌”,自古就有。但今天这般激化的原因,河合先生有些分析,我觉得非常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eview and reflection:《孩子与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gb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