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仁德之士——孟尝君

仁德之士——孟尝君

作者: 赵振涵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2:10 被阅读0次

        田文,出生于齐国,号孟尝君或薛公,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是相国之后,从小心怀大志。

        “孟尝君一生的成就,说到底就是得益于他善于挂着仁义道德的招牌来网织人才,然后再借助这些人才的力量来实现他的抱负。实际上,越伟大的抱负越需要别人的帮忙,此即唯有善于借梯者才能登高望远。”这是李宗吾评论孟尝君的话。这句话主要说的是,孟尝君热心,后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成为一代名人。我感觉李宗吾说的言之有理。

1.他的出身,依靠父亲。

众所周知孟尝君出生于相国之后,本身就有很大的名气,与地位。这来自于什么?他自身带有的?不可能呀!假如说在当时,如果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一个贫民,他都可能上不了学,还怎么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呢?所以说,这就是依靠了他父亲的地位于名气。

2.他再次会朝廷依靠冯瑗。

在孟尝君当上了齐相,他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他的门客冯瑗曾到薛地为他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但是后来齐王就怀疑孟尝君收拢民心要干什么于是就把孟尝君撤职了。但是后来冯瑗去秦国说动秦王,派车马来接孟尝君到秦国为相;回来后又借秦国要聘相为由,说动齐王恢复孟尝君的职务。孟尝君才得以恢复他的职位。(部分来自百度)

3.去魏国飞黄腾达靠魏无忌。

当孟尝君惹怒齐王并且认为齐王要杀他的时候,孟尝君就跑去了魏国。虽然他跑去了魏国,但是他还有他的名气地位。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位朋友——魏无忌。于是魏无忌将孟尝君告诉了魏王,于是孟尝君又在魏国做了宰相。到后来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并且可以和魏王,赵王平起平坐。这样一来,齐王就害怕了,于是召孟尝君回来。但孟尝君并没有回去,于是齐王只能和孟尝君建交。

所以说一个人,想要成一件大事真的很难。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互相帮助,互相进步。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如果脱离社会很有可能会失去人性。

相关文章

  • 仁德之士——孟尝君

    田文,出生于齐国,号孟尝君或薛公,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是相国之后,从小心怀大志。 “孟尝君一生...

  • 读《孟尝君列传》| 唯利,“士”图,非真士也

    孟尝君好养士。然门下之客,多为利字。士图利,则非真士也。 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

  • 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作者: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 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

  •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士以故归之, 而卒赖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

  • 仁德公子——孟尝君

    他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养”士远近闻名,这个人便是孟尝君,田文。李宗仁先生曾这样评价过孟尝君...

  •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见识是思想的外延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见识是思想的外延 ——读《读<孟尝君>》有感 华柱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

  • 读通鉴(二十一)孟尝君下

    王安石讽孟尝君所养之士皆鸡鸣狗盗之徒,所出于前二九八年逃出秦国之事。所记于此。 另外齐国灭亡后,孟尝君中立而无忠于...

  • 孟尝君“得士”

    中文摘要:“食客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群,其来源大抵是社会变革后的破产国人,也就是所谓士农工商中的“士”。国人这...

  • 种下善因,结一段善缘l等待流年里的一树花开

    初读《史记》中的孟尝君传中的一段话: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人等。且不说这些门人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德之士——孟尝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i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