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关注了一个叫做@此刻顺时针的老师,她本身是媒体传播从业者,但因为《乘风破浪的姐姐》细腻精准的观后感和把握,聚集了2.5w粉丝。
其中一条评论下的点赞第一是吐槽节目:我们是想看姐姐乘风破浪的精彩不是被风浪累的够呛;我们是想看姐姐挑战自己不是完全脱离舒适区挑战极限。
与之有一丝丝关联的是我去上海的朋友,找了大半个月还没找到工作。可能是之前的工资履历每一家公司待的都不长,可能是因为最近毕业季公司能招到一大把便宜好用的毕业生,总之,找工作之路坎坷。
另一个朋友也刚去上海,倒是找到了工作,但工作到第三天就想跑路,原因无他,加班严重,加班到九点就走了,老板批评她:怎么不再留到十点?十点公司报销车费!
…….
要么是看中的公司看不中自己,要么是加班、税后工资覆盖不了生活开支的公司,总之很难。
朋友的经历无疑抛给我一个很直观的问题,那就是:你向往大城市的现代、机会多、无限可能,那你能承受大城市的高开销、高节奏、强加班吗?
过去我和我的朋友都只看到了好处,现在朋友只身前往,直面了坏处,并且被现实打击的想要打道回府。
好在她心仪的公司最终结果还没出,还有一线生机(希望是好结果)。
像那条评论所说,朋友从大学四年毕业两年一直待着的武汉跑去上海,就是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挑战自己;没曾想这一挑战,变成了极限挑战。
我不禁问自己,如果现在在上海碰壁的那个人是我,我能承受加班、长距离通勤、全然陌生的环境吗?
我想不出答案,光是想想,就有些退缩。
不过转念一想,这也算让目标背后的代价更清晰了,最起码我现在可以做好的是强身健体,以应对今后可能高强度的工作;尽可能攒一些钱,上海扎根前期能租近一点的房子,节省租金。
这么想好像有了解题思路,便安下心。转念一想,如果去新的城市、换一份更有挑战的工作叫跳出舒适区,那我现在的生活算什么,舒适区吗?
这么一盘我才发现,我现在的生活节奏的确是舒适区,早九晚六有双休,下班即和工作断开关系;但工作内容还不是舒适区,我目前翻译只能是刚刚入门,错误比以前少,离合格差一点,远称不上熟练。
“跳出舒适区”属于越级想法了,我现在的任务是首先把手上的工作变成舒适区。
或许口译也一样,想搞口译是好的,但不能罔顾我现在是一个笔译的事实。应该先把笔译做的差不多称手了,再去慢慢攀爬下一个高点。
不要盲目“跳出舒适区”,首先分辨自己目前所在的区域够不够“舒适”。
万物各有其时,不可越级思考、越级行事。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菜鸟翻译。
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