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反弹机制

作者: neurall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00:27 被阅读0次

    生命刚开始的时候它是没有意识的,也没有无意识,一切生物体都有应激性,而有一部分生物还有反射性。

    中学课本上都学过,草履中会躲避食盐溶液,原因是草履中对食盐溶液具有反射性,现在,我们可以用欲望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

    首先,草履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由于本欲被满足,所以这个系统一直在进行周期性运作。而本欲又是如何被满足的呢,它所处的外部环境可以为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当这个系统一旦被启动,它就会进行周期性运作,像内燃机,这时候它所具有的本欲就被满足了。

    当草履虫所处的环境改变时,迎合上面所说的接触到盐水时,它就会产生应激性,进而躲避盐水。当草履虫接触到食盐溶液时,它的运行机制受到了影响,这个影响不利于运行机制的运行,有可能是不利于能量的进入,有可能是对系统的某一部分造成了损耗。这时候,一部分本欲未被满足,从而会导致偏离“圆心”,偏离“圆心”所造成的后果可能会使草履虫死亡。

    在死亡的临界状态到机体极为正常的运行这个范围内,草履虫的本欲在可控限度内没有被满足。由于有本欲,所以必然会去满足本欲,有两种方法,改变机体所处环境,或是改变机体运作系统。但后者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所以便会改变机体所处环境,使得本欲被相对满足,返回到原来初始状态。因此,草履虫在接触到食盐溶液时,便会“到处乱撞”以此来逃离有盐水的环境。

    若把本欲很好地被满足时看作一个点,以这个点为中心会有一个范围,当个体所处的状态不在这个点上,且在这一个范围内,那么便有一种驱动力驱动它向初始的那个点靠近,直至重合,这个驱动力就是本欲,当离这个点越近时,这个驱动力越小,相反地,当离这个点越远时,这个驱动力越大,发这个驱动力大到一定程度,它会瞬间聚减为零,消失了,蒸发了。当驱动力大到一定程度,就意味着个体所处的状态已经不再那个特定的范围了,在这个特定的范围之外。

    上述,我想出了一种巧妙地理解方法,我把上述现象命名为反弹机制,以下来看。

    我把驱动力比做一个皮筋,驱动力的大小随皮筋的伸长而伸长,这毋庸置疑,当本欲很好地被满足时,这时候,这种状态所处的位置是一个点,更抽象化地说,画一个有圆心的圆,当本欲很好地被满足时的状态位于圆心位置,而没有很好地被满足时,这时候所处的位置就不在圆心上,而在圆心之外,置于是否在圆圈内还是在圆圈外,还不好说。

    人所处的状态位于的那个位置即那个点上,始终于那个假想的圆心相连,用一根橡皮筋相连,这个橡皮筋所产生的力被比作本欲所产生的力,当人的机体很顺畅,很有利地运行时,这时几乎可以认为人的本欲完全被满足了,这时候处于圆心位置,也可以说是理想状态,也可以说是初始状态。

    当个体所处环境改变时,本欲可能依然被很好地满足,也可能会产生一部分未被满足的现象。

    一部分本欲未被满足时,这时候它就不是理想状态了,也不是初始状态了,那么这个状态所处的位置就不在圆心上了,草履虫在水中它很正常,机体持续地运行周期性动作,而当它接触到盐水时,机体就不再正常运行了,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组成机体的某些部分发生了变化,从而机体的某些部分不能持续运作了,这就导制了部分本欲不得被满足。为了满足本欲,对于草履虫这种情况来说,就是逃离盐水。在逃离盐水之前,所处的状态的位置与初始位置有距离,而这两点之间有一个橡皮筋连接,而初始点是一个定点,所以非初始点就要向初始点靠近,这个靠近的过程就是本欲被满足的过程,就是机体某部分恢复周期运作的过程。

    初始点与非初始点的靠近靠的是橡皮筋的拉力,定性地分析,这个距离越近,则拉力越小,距离越远,拉力越大。当然,这是在一个范围内才属实的情况,橡皮筋不可能无限的长,它长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长了,因此出现让人不舒服的后果,即橡皮筋断裂,橡皮筋断裂就意味着力没有了,消失了,就意味着机体没有本欲了,若没有了本欲,则意味着这个系统已经不再具有生命了,死了,机体停止运作了。

    在生物课上测试草履虫的应激性的食盐浓度是有一定要求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若盐水浓度很大,那么草履虫刚接触到便死了,若太小了,草履虫的躲避食盐水的现象也是不太明显。

    这个机制,叫做反弹机制,这种机制意欲让机体的运作回到初始状态,促进机体的持续性运作。同时,由于反弹机制的存在,加强了机体的容错性。当然,这个机制里的橡皮筋最多能伸多长,与个体的机体构造有关,随着生命的进化与发展,橡皮筋的最大长度正在增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4 反弹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ka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