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欲望原理
3.1 惯性行为与模理论(一)

3.1 惯性行为与模理论(一)

作者: neurall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00:29 被阅读0次

    惯性行为,也可叫做是习惯,习惯部分有意识,部分无意识,所以,出于习惯而做了某些事情,事后再去询问,极有可能不能回答上来,现实中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出门随手关门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有的习惯,倘若出门以后一段时间问起是否关好了门,我想,这对大多数人是个极其有压力的问题,被询问者根本就不能完全肯定自己是否真的关了门,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出门到朋友家做客,不知什么关于门的事刺激了我一下,然后我就联想到我出门是否关了门,但是我根本记不起来,心里有些焦虑,心想要是门没关好那出些麻烦事就不好了,为了落下心里那块石头,于是我还回家专门看了一下,的确,门是关好的。由此可见,习惯是有一部分属于无意识的,无意识控制下的东西不能被记忆,所以便出现了上面那种情况。

    人在无意识世界的形成及运作方式值得我们探讨。在人进行的各项活动中,有意识控制下的甚至没有无意识控制下的多。

    由于接纳信息而产生的双重快感被记录了下来,被记录进入大脑中的一部分。大脑的这个部分,或者说这个层次是无意识的,什么是无意识,无意识是不发送或接收讯息的欲望的不满足或满足的精神活动过程。这个定义我们在得出之前做了很多铺垫,现在可以用了。

    习惯是重复同一种行为的现象,重复同一种行为是一种欲望,驱动着重复这一行为,这种欲望脱离于意识,当你关上门时,你就满足了这个欲望,但是你并没有发送或收到某种讯息来让你知道你满足了欲望,但是会产生快感,你关上了门,但这个信息并没有进入你的意识。所以关上门这件事不能直接被知道。

    那么,大脑中存在一种运行机制来进行这些无意识的过程,这种机制的运行产生的欲望与本欲是相类似的。

    这种机制组成了人类无意识运行机制的一部分,这种机制会导致人形成惯性思想或惯性行为。在这个运行机制中,要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思想或惯性行为,首先要用意识部分去建模。我想,在这个运行机制中,它有一个可以像橡皮泥那样变来变去的模板,这个模板是可以改变的。不断重复的意识活动过程会塑造这个模板,使这个模板以某种方式记忆住这种意识活动过程,这是第一步,当建模完成后,这种无意识运行机制进行运作,运作的结果就是将这个模板所对应的意识是活动过程高度类似地表现在思维或行为上。

    当然这建模是需要时间的,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意识部分活动地强度和次数。这样生物进行某些活动便不需要意识了,这种运行机制绕过了意识的束缚,成为了无意识运行机制。

    前面说过,当生物具有补救性意识欲望时,它接纳信息会产生双重快感,而生物又意欲得到此种快感,而得到这种快感又与接纳信息相关,所以,这种情况会在生物整个生命历程中重复出现,这有足够的时间去建模,这个模板就是去接收信息。当接受到了信息,不论相对于自己是好是坏,它都会产生快感,而至于得到坏消息会让人痛苦,这是因为另一种欲望在起作用。

    不由自主地去接收信息,而且自己很多时候并不能意识到。在很多时候,这种欲望满足所产生的快感会转化为快乐表现在意识上。

    这样看来,有意识可以转化为无意识。

    习惯大都是无意识的,因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习惯是如何形成的。但有很多情况,当这种无意识欲望没有被满足,它也可能会发出信号,但是不知道这个是怎么来的,就比如,一个人习惯每天写日记,但某一天由于繁忙没有写,但是也并不知道自己没有写,却会感到混身不自在。

    对于人来说,在幼年时期,好奇心是非常强的,因为在之前,这个模板已经被塑造好了,他从外界获取信息,会产生快感。但年龄增长之后,好奇心可能会减弱,甚至会消失,其实这还是意识欲望的作用,它不仅能建模,也能拆模,也就是说,让无意识又变回意识。

    外界环境往往对机体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外界环境改变时,上而所提到的无意识运行机制可能不能将这个模板反映到思想或行动上。或者当这个机制完成它的周期性运行时,会导致其欲望的满足受阻,从而导致意识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它可能会阻止继续建一些不利的模板,就是减少这种思想活动或行为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的决数,从而减缓模的定型,直至使它的速度减为零。但是意识是如何拆模呢。

    对于一个人,在同一时刻,他可能具有多个已被建好的模,并且这些模能够同时在这个无意识运行机制中发挥作用。

    一旦这个无意识运行机制依照某个特定的模运行所产生的结果使意识欲望不能被满足,或者是其它意识能感觉到的欲望,这时候讯息便会被发送,意识便会察觉到这种不满足,为了补救或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意识便会审查,意识可以审查无意识,从它的产生的影响及行为来入手,因为无意识是无意识的,所以不能向内而外地由意识去改变、影响,所以只能从外向内地揭开层层面纱,突破层层障碍地去使这个模板发生变化。

    当然,意识也不能直接去改变,它要另建一个和所要影响的模有冲突的模,这样,两个相互冲突的模在一个无意识运行机制中会相互抵消掉一部分,或者是用后来建的模吞并之前的原模。

    当我在写字的时候,我总是把“撞”写成“獐”。在我发现我的错识的时候,我看到这个错误已经被犯了好长时间了,而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或多或少会使我通过考试的欲望受阻,所以,我对这个无意识发起了攻击。无意识不是人能控制的,人的控制力来源于意识,我会用意识再去建造一个模使这个不利于欲望满足的模消失。当我去纠正这个错误的时候,我发现这是比较的困难,我想这还是因为之前那个模太坚固了。所以被另建的这个模板也要有能够的能耐,所以,这周期便会被拉长。

    当每次我把“撞”写成“獐”时,应该是写完之后我才会意识到,所以我会马上把它改正确,长此以往,我便又用意识建了一个无意识运行机制的模,当无意识运行机制以这个模板运行而产生的行为恰好与之前所提的相抵触,恰好克制住了它,所以便会导致无意识运行机制依照这个模所产生的行为不会被表现出来,那么我们的目的便达到了,即拆模。

    其实很多时候,欲望之间是不断地相互抵触的,所以大多数模并不是非常坚固的,不可能永远将它完整无误地经过无意识运行机制表现在思想或行为上。模会被另一种模消耗掉,所以意识需不断地建模,以抵消这种要消耗特定模的模。

    这个“模”的无意识理论解释了无意识运行机制是如何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过程没有察觉的影响,也简单阐述了意识是如何影响无意识的。

    这个“模”的无意识理论就如一座桥梁,连通了意识和无意识的两岸,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在此处先不必多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1 惯性行为与模理论(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ka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