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面某一章节说过一个现象,人有求生的本能,有求生的欲望,是完全潜意识的一种欲望,它不受意识控制,对于人来说,它完全游离于意识之外。人的肉体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当这个系统受外界环境压迫和扰乱时,这个系统就会趋向于停止,也就是人快死了(非正常),此时为了维持这个系统的持续运作,求生的欲望便会被激发出来,随着机体的活跃程度逐渐消沉,这种欲望便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种欲望的增大,对于人来说,若有足够的时间,便会反映到机体本身上云,会驱使这个系统回到周期性的运作状态云,也就是回到理想状态或初始状态,因为机体一旦停止运作,即使之前这种欲望有多么地强烈,瞬间也烟消云散了。
上述是前面所讲的一些内容,放在这里来看当然有不同于先的感受,因为用于反弹机制的理论去解释这个现象可以比较完善地完成。
当个体的系统受到外界环境压迫和扰乱时,这时候,机体的运行状态就不是理想状态了,就不位于中心的那个点了,橡皮筋必然会拉伸,从而产生了力的作用,驱动机体回到初始状态的力的作用,其实前边那段文字说的一些地方不太准确,比如说,当系统趋向于停止时,求生的欲望才会被激发出来,求生的欲望就是让机体恢复到理想状态,进行周期性运行,而当机体不处于理想运行状态时,它就有回到初始欲望的趋向,这时候就已经有了生的欲望了,并不是说是当机体趋向于停止时,生的欲望才会产生,只是在这个时候,它的生的欲望比较强烈,当机体停止运转时,即使之前这种欲望有多么的强烈,瞬间也烟消云散了,这也比较好理解了,当个体的系统受到外界环境压迫和扰乱的程度足够大时,机体的运行状态就会与理想状态差的比较远了,橡皮筋就伸的比较长了,有可能就会超过弹性限度,从而断裂,这时候,就没有了驱动机体去恢复初始状态的力了,没有本欲了,所以这时候个体的灵魂就归天了。
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本欲并不等于求生的欲望,草履虫就没有求生的欲望,而人有求生的欲望,草履虫有本欲,同时人也有,本欲是生的欲望的基础,没有本欲,求生的欲望,无从谈起,甚至其它欲望也无从谈起,因为要活着,才能有别的欲望。
当橡皮筋断裂时,就意味着机体没有本欲了,而机体运行靠的是本欲的满足,本欲的满足程度越高,则越接近理想状态,反之,本欲的满足程度越低,则机体越容易停止运行,一旦没有了本欲,机体就不会再继续运行了,个体处于一个死亡的状态,同时,当机体停止运作时,本欲也会消失,所以,本欲的消失伴随着个体的死亡,个体的死亡伴随着本欲的消,两者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两者共生共灭。
反弹机制的构成比较简单,而且这个机制的运行不需要信息的参与,不需要意识,无意识的加入。
草履虫,一个很低等的生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机体构造也极其的简单,所以,它不存在意识与无意识系统,然而它还是能对盐水做出极其剧烈的反应,原因就是由于反弹机制,草履虫接触到盐水,由于盐水使它的机体发生某种不利于周期运行的变化,从而使得它不处于初始或理想状态,从而拉长了橡皮筋,对它作用一个恢复初始状态的力,这个力就是本欲所具有的驱动力。它为了恢复初始状态,就要改变自身的环境,从而就会看到草履虫刚碰到食盐水就立马远离的现象,而这一切都不需要对信息的加之和处理。
对有同时具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生物来说,人,当然如此,这种情况也不需要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但不需要并不代表不会去加工或处理,相反,人会,人是高级动物,意识和无意识系统相对完善,为了更好地达到上的,人会接收到由机体自身发出的信息,从而在本欲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补救性意识欲望,这种现象对生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它使生物在变化多端的自然环境中存活的几率大大增强,因为这是一个从被动地满足到主动地去
满足的过程,本欲来自外界,可以说是被动地满足。
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应激性,不论是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低等的,高等的,要求生的还是动物,应激性存在于一切生物,这是脱离于意识的,不会受到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在产生有无意识或有意识的生物之前,便存在了应激性。可以说,生命存在时,应激性就存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