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表现父辈为建造新台阶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他们身上那股坚韧不拔的精神令我感慨不已。我想起了少年时期家里建新房的艰辛历程。
那时候我上高中,刚和叔叔分开家,唯一的一座三间大瓦房留给了叔叔,我们一家人临时挤在生产队废弃的几间旧房里。盖新房是全家人的愿望,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盖房子需要自己打坯烧窑。先找壮劳力拉红土,和泥,然后用模具一斗子一斗子的打成砖模,这是个力气活,身强力壮的人才干得了。干活的人纯属帮忙,不像现在什么都是拿钱说事。掌柜的在家做好饭就行了。
父亲身体不是很强壮,但为了早日盖起新房,他每天领着找来的劳力去打泥坯。然后等泥坯晒干,再装窑。晒泥坯的过程是艰难的,运气好的话,十天半月就能晒干;运气不好的话,特别是泥坯快要干时,半夜忽然下场大雨,所有的泥坯全部泡烂,前期工作化为乌有。这就像老农面对快要成熟的庄稼,满怀收获的希望,忽然来场冰雹,让人欲哭无泪。
我家盖房子就经历了三次打泥坯的过程。第一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打完两万块泥坯。父亲正打算喘口气,等待泥坯晒干。忽然半夜下场大雨,泥坯还没凝固结实,收也没法收,盖也没法盖,眼睁睁的看着大片泥坯化为泥浆。父亲咂了咂嘴,半月的汗水,半月的投资,被雨水冲刷殆尽!
父亲并没有泄气,再次找人,把烂泥巴收集起来,又加进一些新土,开始第二次打泥坯。那时候没有手机,父亲只有一部小收音机。他每天六点准时收听天气预报。好不容易等到泥坯快干了,都已经摞起来了,再有一天就可以入窑了。老天爷好像恶作剧似的,本来预报没雨,半夜忽然暴雨倾盆,摞好的泥坯全部倒塌,心血再次付之东流……妈妈心疼得哭起来,父亲拧起眉头没有说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房子不能不盖!我们需要一个安稳的家,操劳半辈子的奶奶希望住新房。父亲嗨了一声,晚上又出去找人帮忙了。也许是老天眷顾,这次打泥坯的过程很顺利,终于把所有的泥坯装进窑洞里。
烧窑也有讲究,请专门的师傅,一层泥坯撒一层煤炭,什么日子点火,火候什么样,烧几天,什么时间灭火,全是师傅说了算。我家的红砖出窑了,颜色纯正,叮当作响,大家都说砖烧的不赖。
次年,我们家盖起了两层楼,这是全村第二户盖楼房的人家。母亲因为劳累过度,患上坐骨神经痛,吃了几个月的药;父亲也瘦得脱了层皮。村民都说,父亲有能耐,他们不知道父亲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