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很久就想写的文章。
每天走路从家里去单位都要经过一个临时的摆摊卖菜的而地方,一年的时间里,我看到有的卖菜的人走了,有的卖菜的人来了,当然也有的一直都在那里。而他们所卖的菜种,也经历了一年四季的轮回。
我是2017年12月份开始住在太阳城的,因为距离工作的地方近,所以选择步行上班,这便给了我机会看到了这群卖菜的人。早上七点多点,道路的两边已经挨着摆开了许多摊位,他们人就顺势坐在了花台上。季节不同,菜的种类也不一样。但同一个季节,各家卖的还是有雷同之处。
我从遇见他们的第一天起,以前小时候和奶奶卖菜的那段旧时光就像是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的记忆中。虽然奶奶已经不在了,可是她的脸庞,她所有的样子在我的脑子里涌现了出来。
有记忆的时候我已经读幼稚园后了吧!下午放学后,我去到奶奶家,在她家的堂屋墙角下,总会有一大堆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新鲜蔬菜,而旁边也有一堆枯黄烂堆砌着。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知道奶奶明天要赶集去卖菜了。奶奶的手很巧,她总能把一堆参差不齐的蔬菜用稻草捯饬得就像是机器加工的艺术品,我总是会想,明天奶奶的菜一定能卖一个好价钱。
我那时候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勇气,让我开始加入了奶奶的行列。只记得家里经济很拮据,有一次听我一个同学说她每周有五角零花钱,我十分羡慕,我们家从来没有零花钱这种说法。我很懂爸妈的苦,所以也不敢去找爸妈要。但是我想要有零花钱呀,那种追逐金钱的渴望让我从上小学开始便跟着奶奶四处寻找赚钱的法子。
奶奶是一个好老师,我也是一个好学生。我年龄小,身板不够,爷爷便帮我编制了一个小的竹背篓。开始的时候,我跟着奶奶依葫芦画瓢,把妈妈种的新鲜蔬菜用稻草绑起来,虽然一直觉得没有奶奶的好看,但我努力地学着,学着清洗整理蔬菜,学着认识杆秤,学着跟顾客讨价还价……这样子过了5岁,6岁。
7岁的时候,我基本上能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了。趁着周末的时间,我一个人就把妈妈种的菜拿到集市上去卖,我跟其他卖菜的人一样,拿出一张不透水的胶纸,把菜按照大小高低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坐在花台上。在道路的中间,从几个人到一群人,再到几个人呢,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渴望、祈求、欢喜、沮丧……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我慢慢变得富有起来了,虽然一部分要给母亲,但我开始有了很多零花钱,那种喜悦、知足、成就早就磨灭了抹黑早起时的艰辛、顾客好奇式的诘问,菜没卖完时的沮丧。
就这样的日子,我一直延续到了高中。
奶奶的离世,高考的压力,还有年龄的增长,慢慢地我退出了自己经营的这种生活方式。我开始不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不是赚钱,好像就是按部就班,学习、升学、找工作。就这样我长大了。
现在人长大了,回忆起小时候的自己,越发地觉得自己惭愧。以前可以在杂乱的茅草地里打滚,在一层房屋般高的田坎上蹦上蹦下,一个人走过阴森森的墓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心变得好脆肉。害怕草地里有蛇虫鼠蚁,站在阳台上吼叫自己有恐高症,晚上路上有匪徒,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成长?我一直没有想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