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笑薇读书”关注并星标,和笑薇一起读书成长,知识创富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8913/f6059857381c713e.jpeg)
婚前,木子是一名设计师,和爱人结婚后,不久怀上了孩子,设计师的工作经常需要下工地,跟进装修难免会接触油漆等化学材料,加班也是常有的事。
为了更好地孕育孩子,木子选择了放弃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
然而,做了全职妈妈后的木子,却陷入到了迷茫、困顿、焦虑之中。
孩子的出生虽然让她感受到了初为人母的喜悦,给家庭带来了欢乐,然而各种矛盾也随之而来,她的生活变成了只有孩子和家庭,找不到自我价值感……
和婆婆生活习惯、价值观等也有很大分歧,丈夫却觉得老婆在家不需要工作已经很幸福,完全无法理解妻子为什么还不满足。
木子内心充满委屈,然而却无处诉说.......
一次机缘巧合,木子来到了胖子的咖啡馆,希望胖子能帮帮她,这就是《不上班咖啡馆》中,全职妈妈木子渴望寻找自我价值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8913/0aeccfb9e6190ada.jpeg)
“全职妈妈”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很多女性在有了孩子后,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不得不放弃原本的职业和人生发展。
然而,当她们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在孩子和家庭上,而忽略了自己时,不仅在家里不被待见,在社会上也得不到尊重。
更悲剧的是,全职妈妈没有工资,没有节假日,更没有绩效奖金。全职妈妈的所有付出都被视为理所应当,没有带好孩子可能还会被丈夫和家人指责和埋怨,“连个孩子都搞不定”.......
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女社会学家奥克利认为,全职妈妈对家庭的付出被严重低估。
她按照社会学方法,把家庭主妇当成一个职位来研究,访谈了很多主妇后,得出结论:一个主妇平均每周工作77个小时,远超正常上班族的8小时工作制。在带孩子的前几个月,这个时间甚至可能达到每周105个小时。这相当于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还不能请年假。
所以,全职妈妈的付出是巨大的。
然而,她们的价值往往被社会所忽视。
基于此研究,奥克利写了一本书---《看不见的女人》,意思是,母亲及其付出常常隐形于家庭这个隔音的空间里,无声地进行着繁重的工作。
读到这样的描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凉,但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被深刻理解的温暖。
也许你会说,时代在发展,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家务方面有了各种机器协助,全职妈妈工作量少了很多,话虽如此,然而,在孩子的养育上,我们却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并希望他们日后能够成才。
与此同时,现在很多女性都接受了和男性一样的高等教育,放弃职业发展,回归家庭,并不是很多女性愿意的选择。
如何在兼顾家庭的同时,也能够在事业上实现自我价值,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女性非常困惑的一项人生思考题。
在《不上班咖啡馆》中,有3个建议我认为能给全职妈妈们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8913/340aaddca07b62bf.jpeg)
01.努力找回生活的掌控感
很多女性之所以觉得没有价值感,好像生活已经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根本原因其实是没有做好时间管理,以及缺乏成长目标。
因此全职妈妈要涨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有两点要做到。
第一,重新梳理每天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被自己利用的时间。
虽然带孩子和做家务确实很占用很多时间,但只要对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利用进行一个仔细梳理和管理,我相信每天一定是可以找出两个小时来用于学习的。
很多时候,无非是时间利用率和优先级的原因。
比如,重要的事情一定要留出时间。
这周我开始做直播,为了强制自己能做到日播,我把直播时间放在每天早上6点,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当我将直播视为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优先级置于其他所有事情之前时,我的执行率就大大提升,几乎达到了100%。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8913/87ba6ca83f72a8f6.jpeg)
所以,如果你认为某件事情很重要,就应该为它留出时间,并优先去完成。我相信,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做到。
有些朋友可能想培养读书或写作的习惯,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都被各种事情占据。
那么,不妨试试早起,把最重要的任务放在第一位去完成。这样,你不仅能实现成长目标,还会对生活有一种掌控感,觉得这一天都可以自己做主。
我们说能力和能量,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的,但前提是你要有信心,也就是能量。
你要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阅读达人,一年读50本书;可以一年写100篇文章。只有当你相信自己之后,你才有可能做到这些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8913/0c8adc0a894382d1.jpeg)
关于如何提高时间利用率,我经常把需要动脑子的任务和不需要动脑子的任务结合在一起做,比如边做家务边听线上分享,边运动边听课,边散步边构思工作计划和写作思路等等。
我们每天其实都有大量的可利用时间被无端浪费掉了, 关于时间管理,我推荐两本书:一本是张萌萌姐的《人生效率手册》,这本书对我影响非常大;
另一本是刘未鹏的《暗时间》,读了这本书之后,你将会学到很多高效利用时间的妙招。如果你们能够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那你的成长一定会比你的同龄人要快很多。
人跟人的区别不在于智力、资源或学历,而在于对待时间的方式。
时间就是你的命,你怎么对待你的时间,决定了你的命运。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8913/f973e3b0b0c4dd86.jpeg)
02.无需做完美妈妈,给自己松绑和解压
有些女性在成为妈妈后,会陷入到无止境为孩子付出的境地,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和家庭上。
成为一名无怨无悔为家庭付出的女性固然值得敬佩,然而,如果这并不是自己内心想要的,就会陷入到一种内耗之中。
现代社会,大多数女性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我们也渴望实现生育之外的价值。这时候,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允许自己做一个不完美的妈妈。
有了孩子之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全心全意的陪伴,并不等于24小时不间断地陪伴。
真正的爱,是让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妈妈的爱,而不是时时刻刻的陪伴。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妈妈是妈妈,更是自己。除了做妈妈,我们也需要发展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妈妈不能只是做孩子的保姆,更要成为孩子的人生榜样。陪伴孩子的同时,更能引领孩子的成长。
所以,全职妈妈在带孩子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了自我发展,留出一些时间提升自己,妈妈有更高的认知、更大的视野和格局,才能在养育的过程中,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滋养。
当然,对于全职妈妈来说,学会爱自己,学会给自己补给能量特别重要。
怎么补给呢?就是多做自己喜欢的,感受愉悦和轻松的事,比如读一本喜欢的书,跟好朋友见面聊天,或者参加一些感兴趣的线下活动。这些都是能量补给的方式。
当你的能量高了,内心就会更加稳定,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和家庭,带给家人更高的能量。
妈妈的心态,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8913/c60d1165134e446a.jpeg)
03.让重要的角色先走,避免角色拥堵
28-35岁是人生最容易拥堵的阶段。
全职妈妈往往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妻子、母亲、女儿等等,每一个角色都在占用你的时间,想要把每一个角色都做得特别好,就容易陷入焦虑和忙乱之中。
对此,女性要学会的智慧是:让重要的角色先走。
比如,思考一下,当下这个阶段,哪个角色或身份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觉得做好妈妈特别重要,那可能需要在照顾孩子和家庭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8913/b0e9ab3c97d9a842.jpeg)
如果你觉得做好女儿的角色特别重要,父母年迈且身体不太好,那你可能需要暂时放下其他事情,专注于尽好女儿的责任;
同样,如果当下家庭经济方面压力较大,你可能需要找一份工作帮助缓解养家的压力;
......
这就是一个关于角色优先级的梳理。永远要清楚,你当下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每个阶段你的侧重点可能都不太一样,但一定要有一个相对的优先级。
对于全职妈妈来说,大家可以试着思考并盘点一下自己的人生角色。问问自己:
未来3-5年内,有哪些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是你必须去扮演的?那么,你就应该让这些重要的角色优先发展。
同时,还有哪些角色你认为是你自己特别看重的呢?也可以让它们先行一步。
再思考一下,有哪些事情是现在不做,但未来还有机会去做的?
这样的事情,你可以让它们暂时等一等。
然后,问问自己,我现在有能力做好所有的事情吗?能否让所有角色同时上台?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有人说,当妈是这个社会给我们女性的“母职惩罚”,其实我觉得不必有如此的怨愤和牺牲心理,对于当今有学习能力、有认知的女性来说,当妈也可以有发展,生娃养娃这个阶段也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成长。
关于全职妈妈如何找到自我价值感的话题,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或者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话题,我推荐你去读一读《不上班咖啡馆》这本书。
你想要的答案,都在书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8913/1caca43b3d30aa7e.jpeg)
笑薇,南方姑娘远嫁西北,靠读书自由生活,曾在企业打过工,也在体制内试过水,当过北漂青年,如今小城安家,执着追梦。著有《左手阅读,右手写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8913/322a24815308b984.jpeg)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