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一个妈妈们都不陌生的词,我也经常听到大家聊天说自己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比如干事情要妈妈陪、睡觉有一点动静就醒、不让妈妈出门等。但是安全感仅仅是孩子和妈妈在一起就有的吗?孩子黏妈妈就是安全感缺乏吗?安全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又是如何建立的呢?
01
安全感是对所在环境的信任。
婴儿出生后,首先要建立起“这个世界是友善的安全的还是危险的冷漠的”初步认知。当婴儿发现自己哭了,会有人及时地安慰;当自己饿了,会有人马上喂奶;当自己拉了尿了,会有人给清理,换上舒服的新衣服时,他对这个世界的初步认知是“这个世界是和善的,是安全的,我有一个可依赖的照顾我的人”。如果婴儿哭了没人理,饿了时常不被及时喂奶,拉了尿了没人管,他对这个世界的初步认知是“这个世界是冷漠的,是不喜欢不接纳我的,我很孤单无助,我无法依赖别人”。
俗话说:人们在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很难考虑生死之外的事情。同样,只有让婴儿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他才能渐渐发展其它能力。在孩子出生初期,妈妈的及时响应和对孩子需求的满足是构建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02
安全感是相信自己是被爱的。
孩子会亲近依赖照顾他的人,但是有时候他们又会很困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时而对自己很好时而又对自己很差,更不明白妈妈为什么陪自己玩着玩着就发脾气了!
慢慢地,孩子会觉得妈妈并不是无条件支持我接纳我的,妈妈喜欢的是听话的我、是让她高兴的我、是不给她添麻烦的我。当孩子形成这种认知后,他做事会担心这件事会不会让妈妈生气、妈妈会不会不喜欢我了。哪怕妈妈喜欢他,他也会担心下一秒妈妈就不喜欢他了。
当孩子处于患得患失认为自己必须做一些妈妈喜欢的事才能获得妈妈的爱的时候,安全感是很难建立起来的。只有当孩子获得了“妈妈爱的是我这个人,不管我做什么,妈妈都爱我。妈妈不喜欢的是我的行为,和我这个人无关”的认知,他才能不被担心焦虑所困扰,才会自主地去探索。
03
安全感是能在妈妈面前无所保留且无心理负担。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了妈妈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他才愿意在妈妈面前毫无保留。只有孩子在妈妈面前能毫无保留,他才是对妈妈全然的信任。
有时候,一些事情超出了孩子独自承受的极限,他们必须寻求父母的帮助。但是寻求帮助时是硬着头皮去的还是毫无负担去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只有父母给孩子的感受是可以无负担地交流,孩子才会愿意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这种家庭内部的支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要素,更是解决以后冲突的必要手段。
04
安全感是孩子知道随时可以从妈妈那里得到支持和力量。
妈妈就是孩子眼里的安全基地,当自己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回到基地中从妈妈身上获得力量。同时,孩子也相信妈妈会一直在那里等他,不会出现需要妈妈而妈妈不在的情况。
总的来说,安全感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可以感受到的坚实的情感纽带。父母是孩子的安全港湾,孩子可以随时回来休息充电。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无条件接纳的,是值得被爱的。孩子可以无所顾忌地同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获得父母的建议,而不必担心被训斥。孩子就像风筝,父母就是放风筝的人,安全感就是连接风筝和放风筝人的线,不论风筝飞的多高多远,他都可以随时回到放风筝人的身边。孩子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他才会有力量去逐渐扩大心理安全边界,去探索,去发现。
父母针对孩子的需求及时反应;不给孩子贴标签;生气时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不做人身攻击;无条件接纳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支持;懂得放手的同时更懂得如何指导孩子。
我深信,安全感是孩子成长的基石,父母是孩子安全的港湾。构建孩子的安全感,用无条件的爱滋养孩子,这会是孩子最坚实的铠甲,是赋予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