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着师父,听她给实习生讲课,实习生在课堂上脸红、出汗、无数遍重复,怎么都解决不了问题,一个简单的知识点讲了二十多分钟,学生听的也不耐烦。师父上场,用手势提示音高音低,学生立刻听懂,马上就唱对了,掌握正确的方法到底有多重要。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捷径?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就是捷径,一个手势,不到两分钟解决了一个二十分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节约了时间成本,就是捷径。
《高效能阅读》就是这样教你掌握阅读方法的一本书。本书用89种方法,从培养读书兴趣、掌握读书方法、灵活应用产出这几个方面,细致、全面的展现了阅读的方方面面,帮助你提高阅读效率,让阅读更好的服务于你的学习和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原尻淳一有着多重身份,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毕业后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宣工作,还任企业培训讲师等等。也许正是他多重的身份,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去丰富自己,但又因为时间有限,需要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本书,下面我们就具体聊一聊。
一、培养读书兴趣
作者在开篇就聊到了这样一个话题,我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
真正的学习=“3D” X “2D”
“2D”就是传统的通过教科书这一媒体进行的,以二维信息为主的学习。
“3D”是指在学生时代找到真正的兴趣爱好,然后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出精益求精的意识。
这个概念理解起来很容易,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学生时代并没有那么出色的人,进入了工作岗位,很多人做的都不错,甚至更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少年时代我们的学习很多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学什么?学了之后有什么用?
但工作了就不一样了,工作会督促你不停的学习新的知识,不学习就会被淘汰。工作后,我们的职业是有一定的方向的,有目标的学习,会大大的提高效率,出成绩也就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情了。
最最关键的是,工作后的学习能够迅速在实践中应用,检验所学、巩固所学,一方面能够加深印象,另一方面短期内看到学习效果,会让学习者更加有动力。
这就是“3D”学习和“2D”学习结合取得的最大效果。
通过“3D”学习找到兴趣、方向之后再回到“2D”的基础知识中来,两者结合,1+1>2。
找到你的兴趣→找到兴趣相关的书籍→实践学来的知识→收获成绩→继续阅读书籍进行学习
这样一来,是不是读书就变得容易、有趣多了?
关于培养阅读兴趣的内容,还有一点我很感兴趣。
“读者权利十条”
1.不读的权利 2.跳读的权利 3.不读完的权利 4.重读的权利 5.读不择书的权利
6.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7.读不择地的权利 8.随意选读的权利
9.朗读的权利 10.默读的权利。
这十条权利不是作者的自创,是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的著作《宛如一部小说》里面提到的。
在我看来,这里最关键的,也就是放在首位的那一条“不读的权利”。
成年人的世界,时间是用来奋斗和享受,不是用来浪费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本书从翻开的那时候开始就知道这是一本不对你胃口的书,但是反正已经买来了,就硬着头皮读,每天读几页,却就是不舍得换书。等一个月之后终于读完了,才发现什么也没记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你觉得你一定要仔细读,你觉得你不舍得放弃这一本书,际上你错过的内容,远不如你为此节约下来时间学更多有用的、你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让阅读的兴趣无形中被消磨光,实在得不偿失。这和一个成年人不会说“不”,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拿到一本书实在不想读,不妨换一本,也许你和这本书的相遇不失时机,也许这本书根本不适合你。
二、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到底有没有技巧可言呢?怎样阅读才能更有效率呢?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呢?
《高效能阅读》告诉我们阅读分为“泛读”和“精读”,总结起来也就三步:
1.目录阅读,选定自己该看的章节。
2.在必须读的章节上贴上便利贴。
3.阅读便利贴前后部分,在空白出做上笔记。
读书并非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读,书本是为你服务的,你不是书的奴隶。
先浏览目录宏观上大致了解书里写了哪些内容,把握书本的结构。再在值得细读的、你感兴趣的地方做上标签,待会回头细读。
记住:笔记不是当时就记,这会打断你的看书思路,降低读书效率,标签可以分成三种颜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看起来一目了然,查阅也比较方便。
当你经过前两个步骤的“扫读”之后,就可以根据你的标签,去“精读”你感兴趣的内容了。
任何人都能在一个小时内读完的商业书籍“黑体字读书法”。
除了通过目录找到感兴趣的内容之外,利用黑体字也是一个快速阅读的好方法。
现在我们很多的工具类书籍都标注出了黑体字,利用这个方式,能够快速的将书本上的精华部分读过,省时省力。
三、灵活应用产出
读书说到底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工作生活服务的,《高效能阅读》告诉我们,当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面之后,可以尝试用垂直阅读加深你的专业知识,也就是主题阅读,这是最高级的一种阅读方式。
把读书的七成投资在垂直阅读上来。也就是说“70:20:10模式”,对现在所属部门的业务书籍投资70%,对支持现有业务或可能成为新业务的其他领域的参考文献投资20%,余下10%给完全位置的书籍。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书籍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水平,按照这个标准来,总没错。
斋藤孝的《学会学习》里曾经说过:“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同时掌握多种能力,这听起来不错,但人类天生没有这个本领。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成为某一个领域中特别的存在。”
我们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那些所谓的多栖发展的斜杠青年,也是在自己专业做的非常出色的基础上,才慢慢的发展其他事业。
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的,在专业上多下功夫,才能让读书换来实际的收获。
此外,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通过制作读书卡和文件夹,管理知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提取,最终都能实现产出、应用。
89个技巧,89条捷径,《高效能阅读》的每一条都值得仿佛推敲学习。碍于篇幅有限,我只是举了一些书中的例子说明,更多的内容留着给你去发掘、应用。
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微字典,是一部可以随时查阅,随时放下的字典。
当然,书归书,如果你看完了之后不行动,它还是它,你还是你,仅仅是相遇了一下而已,只有真正去实践,去利用书中学到的知识改变、梳理我们的阅读方式,才是真正的有用、高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