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水开始出现了。这个园林里面有一条水流从头到尾贯穿着,不管到潇湘馆、稻香村,还是蘅芜苑,你会发现水流一直跟着。
水成为园林的一个主题,它就像我们戴的珍珠项链的那一根线,有时候你看不见,可是这根线是贯穿所有珍珠的一个真正的脉络。他们要为这个水命名。
贾政想到《古文观止》里欧阳修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醉翁亭记》。欧阳修在做安徽滁州太守的时候,曾经盖过一个亭子。亭子盖好后,他让人用当地非常好的泉水酿了酒,然后他喝醉了。人家叫他为亭子命名,并写一篇文章,因为已经喝醉了,人变得懒散自在,他说自己醉了,就用“醉翁亭”命名。你们现在到安徽还会看到醉翁亭,它变成了文化上的一个重要记忆。
贾政看到这个地方刚好有水“泻出于两峰之间”,这是《醉翁亭记》里的句子,想要用这个“泻”字。
可是宝玉觉得这个地方是用来欢迎贵妃娘娘回来的,用“泻”字不好,欢迎皇家的人应该有一种贵气。而且他认为“泻”字只点出了水,没有点出花。因为这个地方不但有水,旁边还种满了花。
所以,他用了两个非常漂亮的字——“沁芳”。沁芳后来就变成这条小溪的名字,沁芳亭、沁芳闸都是沿用“沁芳”二字。
“沁”这个字我们现在不太用到了,古人的诗里面“沁”字用得很多,比如宋词中的词牌“沁园春”。
“沁”这个字有一点女性味,可以用来形容泪痕。沁是什么?是渗透,不知不觉慢慢地渗透。泪水浸透了衣襟也叫沁,玉上面有的痕也叫沁。
“沁”是岁月久远以后不知不觉感染到的气息。“泻”是比较表面,比较粗暴的,“沁”是阴柔而美的,当然比“泻”字漂亮。“沁”下接一个“芳”字,是说水沾染了落花的香味,有花的芳香。
可见古典文学的训练到最后是在生活里随处可以用的。包括以前给孩子取名字,不会那么随便翻一个琼瑶小说就全部叫海燕什么的,它里面都有特别的意义。
十四岁的宝玉观察到了这里的景致:看水看花看落花,其实“沁芳”只有两个字,大家都觉得漂亮得不得了。
我们也会发现贾政还有他身边的人都没有这个感觉,因为他们在官场太久,对于“沁”这种比较温柔的有感染力的东西,不太有感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