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逻辑》读书笔记23

《课程逻辑》读书笔记23

作者: 邓仕民重庆 | 来源:发表于2018-04-04 07:51 被阅读0次

    第二十三章  确立科学的教材观:教材创新的根本课题

    一、教材的性质及其定位。教材是一种旨在儿童通过学习达一定目标而选择的文化性素材。教材性质的把握可分为三种视点:一是通常按照学科分类来把握教材性质,但也未必有明确的界限。二是按照学力或智能的要素来把握教材的性质。三是按照认知发展过程来把握教材的性质。现代教学论中对“教材”概念的界定突出了三个要素:其一作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所计划的事实、概念、法则、理论;其二同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各种能力与熟悉的系统掌握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作业方式与技术;其三知识体系同能力体系的密切结合,奠定世界观之基础的、表现为信念的、政治的、世界观的道德的认识、观念及规范。这就是说,所谓“教材”,不禁止各种概念、原理、法则、理论、而且包括心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各种方法、步骤、运算、规则、技术、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的历史演进与两种教材功能观的分野。在近代以前的学校里,以基督教的圣经和儒教的四书五经这些经典、古典的文献的原文件作为教材来使用。到18世纪末叶之前,仅仅把古典语作为教材,学生通过古典语的学习,获得记忆力、准确性、推理力等智慧训练。在19世纪初和后半叶,分别增加了数学教材和自然科学教材。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存在两种教材功能观:一种观点认为,学生的发展直接地受制于教材的选择和排列,把某种特定课业的教材的习得是为教学的本质。另一种观点认为,教材是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成分,不过,它是可以广泛地彼此替代的。目的型教材关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作为学科内容的教材视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决定性手段。手段型教材观则是把儿童借助对教材的作用而产生的主体方面的能力的变化,视为教材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在“教教科书”的场合,教材自身式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容易陷入灌输式教学;“用教科书教”的场合,教材乃作为学生的学习课题提示应当教授的事项(要素)时的手段或媒介。可以说,“用教科书教”正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性格与功能。

    现代教学论的研究表明,作为教材(教科书)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为学习者选择并传递有价值的真实的信息与知识的“信息功能”;为学习者建构自身的知识、有助于其知识的系统化的“结构化功能”;为学习者提供合理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功能”。

    三、科学教材观与教材创新。不管行为学派、认知学派、建构学派或是社会心理学派的学者都认为,优质教学应包含这样几个特质:主动参与、练习、个别差异、反馈、实际情景、社会互动。优质教材的基本条件:要求学生在同自然、社会、文化的环境(外部世界)的交互作用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内部世界)中发现意义,对它产生兴趣和疑问,展开解决问题的思考,提升理性的、感性的、技术的认识,谋求知识整合。儿童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获得的生活知识和在学科教学中获得的学校知识激发他们的思考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联起来了。教材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理:教材首先必须反映教学内容的构成;倘若单纯地童儿童的生活连接,表层地罗列,并不是好教材;作为教材的在一个必要条件是容易集纳多元见解,你让那个狗组织集体思维的教材。优质教材应当囊括三种素材:侧重学习体验的教材;侧重基本概念的教材;发挥信息媒体特性的教材。教材创新是使带赋予我们的使命。

                                                                                                                  2018.4.2重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逻辑》读书笔记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dv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