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面对来自多渠道信息,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有意识、无意识地每天都能接促到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良有莠,有的有价值,有的没有用。我们怎么面对这些扑面而来的信息。不是你愿不愿意接受,而是怎么接受问题。
我们共同经历,以及正在经历着“快餐文化”、知识碎片。有人对此感兴趣。觉得不用阅读“大部头”难懂的书,节省大量时间,就能学到很多知识。每每夸夸其谈,东南西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学科技,无所不知,无事不晓,大有成为百科全书之势。有人对此感到厌烦,挥之不去,干扰自己的正常学习和工作。这种现象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客观面对。我们可以躲避一些自己不愿接促的信息,但无论怎样躲避也躲避不了这个时代。当然,就在有人对这些信息产生反感的时候,认真想一想,这些信息不乏有价值有用的信息存在。
这些是知识吗?很值得思考。我曾经说过,掌握的信息越多,知识就越丰富。现在看来,对自己不经意说的一句话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这话不全对。应该改为掌握有价值的信息越多,知识就越丰富。但是不一定有知识,就能说明一定有文化。即使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自己可能并不知道这些信息有什么价值,甚至对这些信息一点不理解。从“快餐文化”和知识碎片中学到的所谓知识,也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信息。
互联网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甚至是干扰。这些信息有的是科学的,有的是伪科学的。有的是容易理解的,有的是陌生的。有的是片面的,有的已经是落后陈旧的信息。
这些信息良莠混杂。有人不加辨析,又缺乏专业知识,看到一个词,就用自己的想法或者根据字面意思进行诠释。不分语言环境就用这个词,不分场合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传播,不了解理论背景就引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像中药似的,单单就哪一种药可能是有毒的,几种药按照一定比例放到一起加温处理,就变成了治病的良药。比如有人听说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觉得新颖,也不去探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不仔细阅读相关文件,更不学习理论文章,就拿来使用。每每没完没了的引用“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做的事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事,将理论和实际分离开来。政策得不到落实,科学理论得不到转化,甚至有人认为,无论怎么搞素质教育,还是考试重要,素质教育就是搞活动。各种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考试,考试同样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素质教育。怎么发展,不懂就要通过学习弄懂,模糊的认识就要通过学习、讨论澄清。尤其是基层学校这个层面,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健康发展的终端,这个环节不作为素质教育将无法得到落实。现在教育进入新时代,必须真抓实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卓有成效地完成和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目标。
学校老师和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思想,用自己的思想像彩线串珠那样串起知识的碎片,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各个方面的知识收集起来,经过信息碰撞、深加工,然后,内化吸收生成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当下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串起别人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是融会贯通,不是照抄照搬。
用思想串起知识的碎片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学习、融合和提高。既是一种组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又是经过内化,形成自己的思想。组合是一种创新,而形成自己的思想,生成新的思想和理论则是更高层次创新。
对于一个新信息,由于所学专业等因素局限,不是所有的人都了解和理解。所以,无论获得的渠道怎样,都要认真考证其真实性。真实、科学是有价值的前提。考证信息真实性的过程是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求真的过程。对于信息,要探索其科学性,要思考其落实的办法。现在网络、报纸、杂志,以及微信,到处可见大量信息。看起来新颖,读起来上口,想起来怀疑。对于这些信息每个人都应该问一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这样说,绝不是怀疑一切,而是体现对科学的严肃性。对于每一个信息,都不要盲目传递和引用,都要经过验证后有选择的传递。还有的信息虽然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没有完整表达作者的思想,决不能断章取义。对于不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律、法规的观点、思想,决不能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中传播。对于信息,还要了解其先进性。每个人的知识无论多么丰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切不可以把自己看成是无事不知、无事不能的伟大学者。在学识面前,每一个人都要谦虚好学,严谨求实。这就是说,倡导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将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及时的转化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育学生。这就要求勤学习,多学习,对于获得的信息不要因为受自己知识的局限,错把落后当先进,谬误当真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珍惜每一个有价值的信息,都要考证每一个分享来的信息。做到有价值的信息选择用,无价值的信息不能用。在教师和学生中,不传播陈旧信息,不传播不符合教育法规的信息,不制造传播伪科学信息。
学习知识没有止境,保护知识产权人人有责。学习重要,尊重他人更重要。教育学生尊重作者,尊重知识产权,自觉做保护知识产权的守法者。坚决反对窃取他人成果行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收集信息,要不断拓宽渠道,避免小道消息,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主渠道、多渠道能收集到更多有用信息。处理信息,要增强吸收内化的能力,提高自身能力。应用信息,一方面要坚持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原则,另方面要有知识创新精神和能力。
教育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学会欣赏美,同时,能够发现美好的东西,这样才能接收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不被丑恶的东西所影响,提高拒腐蚀能力。任何不健康东西都改变不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影响正确的行为。在学生思想意识中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有益的信息帮助学生成长,有害的信息警示学生帮助成熟,在享受美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牢固树立远大理想,确保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人生的导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看到、听到信息不加甄别就在学生中传播,这些虚假信息、伪科学信息和陈旧信息,甚至是不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的信息,跟传播流言蜚语没有什么区别,是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甚至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他们是学生,一定认为老师教的是知识,是正确无疑的。所以,教师的思想要纯洁,语言要有教育意义,行为要有榜样作用,时刻给学生正确向上的师表形象。
作为教师,当面对多渠道耳闻目睹的各种信息的时候,怎么去面对呢?应对的过程是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老师需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政治思想基础,正确的思辨能力,严谨的逻辑归纳概括能力。用正确的思想去思考,将这些知识的碎片,经过自己思索吸收,用自己的正确思想串起知识碎片,用自己已有的正确逻辑进行归纳整理,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吸收的过程,也是去粗取精的过程。
做到用思想串起知识碎片,需要教育工作者正确的思想基础,先进的理论武装,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才能正确的甄别虚假,先进与陈旧,科学与伪科学。客观看待映入眼帘的所有信息。教育工作者的正确思想,是从学习党的教育方针、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正确教育实践中得来的。处理信息,不能靠猜想,更不能靠主观臆断。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育人作为根本,一切的言行都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脱离正确育人观,教育工作者就会做出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
教师是学生成人成才,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发展成长过程中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呵护者。不能把耳闻目睹的知识碎片,八卦来的传说信息,作为知识传递给学生。要经过教师认真筛选和深加工以后形成绿色健康信息传递给学生。有些知识的传递,也可以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加工知识碎片,自主学习。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
二O一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二O一八年三月十日 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