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解点孩子的情绪

了解点孩子的情绪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3-09-20 13:46 被阅读0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多了解一下孩子,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了解自己。

    继续啃读朱永新、何源老师主编的《教师要懂得心理学》。

    读到了“教师应知的学生情绪和情感”,觉得这一章相当有必要,对于所有人而言。

    尤其是知悉6~18岁孩子们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脉络太重要了。

    除了工作对象接触的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家那俩小家伙正好处在这个阶段内,了解个中知识,利人又利己。

    书中一段很有文采的话,值得做个摘记:

    情绪像是涨潮时的海水,铺天盖地的涌来,极不稳定;退潮时却去得无声无息,留下沙滩平静而辽阔。

    可不是嘛,就是在含沙射影我呗,我这人,一旦掉进情绪的触发器里,就跟点燃了的炮筒子一样,炸人又炸己,伤人又伤己,绝对六亲不认,且伤的还是最近的人,全然没有平日的“知书达理”。

    然,高水平的人往往是情绪掌控的高手。

    都说最大的管理是身体的管理,我觉得还应该再加一个,对情绪的管理。

    作者书中聚焦于童年至青春期孩子们的情绪梳理。

    1.小学阶段,6~11岁

    此时的孩子们,情绪稳定性由柔弱逐步增强。六七岁时最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引发而冲动、易变,到了10来岁,准备进入青春期了,遇事又变的要么憋在心里,要么任性爆发。

    儿子正处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确实是人小脾气挺暴躁,我一度很是自责,因为老公我们俩情绪都不够稳定,在孩子面前大吼小叫的频率可不低,总想着这种榜样示范都是负向的,潜移默化之下,孩子心里就住了一个“情绪小怪兽”。

    看到“情绪容易受外界环境的触发”之后,心中的自责稍微减缓了一些。但更应该束缚处“住进成年身体的那头怪兽”,给到孩子尽量平和的情绪熏陶吧。

    不是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进步”吗?

    再回想闺女小学高年级那个时间段,恐怕憋在心里的稍微多一点吧,诱因可能就是上三年级时弟弟出生,对她的关注骤然下降,心里落差肯定很大,却又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自然不能及时疏解。

    无怪乎到小升初时期,母女关系一度紧张,甚至一直延伸到整个初中阶段,祸根原来早两年已经埋下了。

    看我这个当妈的,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归根结底,还是知识面太窄,没有给到她无条件的爱。

    2.初中阶段,12~15岁

    这时期的孩子最是矛盾的综合体,主要表现出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统一于一身,可变性与固执性统一于一身,内向性与外显性统一于一身。

    他们的情绪往往在南极和北极之间直接切换:对待父母有时孝顺,有时叛逆得不像话;对待朋友,三分钟前亲得一个人似的,眨眼间可能有变得冰冷相向了;对待老师更多的是冷漠和偏激。

    我家闺女即如此,接她上放学时,总是各种对任课老师的吐槽。我就奇了怪了,怎么就看不到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对他们时刻关注的爱呢?亏的她的老妈我也是老师呢,推己及人,听了心里真的是拔凉拔凉的。

    看来不是孩子的品性出了问题,而是生理发展使然。

    这时期的孩子开始进入朦胧的异性吸引期。想想红楼梦里边的宝钗黛,不正好处在这个年龄段吗?《蒋勋说红楼》里蒋勋不断的强调都是十三四、十四五的小孩才是情窦初开的合宜年龄。

    闺女七年级时层红着脸跟我说过这类话题,我听了先是一惊,却又按捺住想指手画脚的冲动,平心静气的告诉她“这很正常,说明你长大了”,还别说,一年后还告诉我“已经放下了”,如今也能坦然面对别人对她表示好感的情况了。

    看来真是得承认、理解、接纳,以平静心对待,才能帮助孩子平稳走过这个特殊的花季雨季。

    3.高中阶段16~18岁

    这一时期,孩子们最明显的表现是强烈的要求自我尊重。

    父母老师越唠叨越啰嗦,孩子们越容易逆反对立,甚至反抗和冲动。

    读到这里,我就觉得我家闺女虽说刚刚进入高中,却在八九年级时已经明显的表现出高中阶段的这样的特征。

    职业病频发的我,总忍不住耳提面命她的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态度不端正、勤奋努力还不够,各种的担忧焦虑都投射到孩子身上,人家不反感我、讨厌我才怪呢(我家闺女就是跟她老爸亲,连带着儿子也是如此),我得多反思一下自己啦。

    连岳老师在他的《父母优秀,总得让孩子沾沾光吧》一文中的一段话很有见地:

    优秀的父母要学着接受你的孩子超越你的可能性与你的优秀程度成反比,你越优秀,孩子就越可能不如你。若认为只要努力,孩子一定能够赢你,那你的优秀就是孩子的灾难。有太多的父母痴迷课外补习班,觉得金钱上无限的投入、时间上无限的压榨,就能换来孩子的好成绩。其实这种内卷已经卷得丧失理智、丧心病狂了。
    幸福不要求高智商、高学历,幸福的要求很低很低: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善良有礼,三是情绪平稳,若能再加点幽默自嘲,那这个人必定幸福,至于会不会读书并不是最重要的。

    瞧,睿智豁达的连岳老师如是说,我们又汲汲于什么呢?静待花开不好么?且这三点里不也有“情绪平稳”这一条嘛。

    何况我这个当妈的一点儿也不优秀呢。那笑话里不是说了么:一只母鸡生了一只鸡蛋后,天天念叨着这只鸡蛋能孵化出一只凤凰来。

    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话题再转回来。

    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哲学上的深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对“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其实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期

    这些都是在看不到的地方悄无声息的发生着,我们的孩子没有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那么不听话、那么不堪,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拔节、成长呢!

    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情感逐渐稳定,外在表现就是交到了生命中的三五好友,有了喜欢的异性。

    当然,情感也从小学、初中的外向性、外显性、直白性转入了这一时期的内因性和曲折性,好多小秘密藏在心里,不愿跟父母甚至同学分享了。

    有了这些常识,亲子相处时就能更理性更客观一点,不至于只做糊里糊涂的父母,炸毛一般扎进了一地鸡毛的日常相处中。

    恰好听读了“非凡精读馆”里陆一鸣老师分享的《我战胜了坏情绪》这本书,结束时分享的一段话,引发了我很深的感触,摘录下来:

    情绪的触发是右脑的反射行为,它不受理性控制,我们的经历、经验、认知、信仰共同决定了情绪最初的类型。情绪出现之后可以被调节、控制和转化。积极情绪可以战胜消极情绪。

    看来不只是小孩,连成年人也容易动辄掉进情绪的深沟里。成年人PK小孩,就在理性这一块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主动作为,培养积极情绪,战胜消极情绪,要不为什么有“少年老成”和“越活越回去”的区别呢?

    我们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习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很少花时间学习怎么认识我们自己。前者——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可能会指向成功的事业,但后者——怎么认识自己才能决定幸福的人生,而情绪就是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引路人。

    这段话更是振聋发聩: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然后扬长避短,理性一点,再理性一点,不香么?!

    对自己如此,对自己生命的延续——孩子们,更该如此。

    爱自己,爱孩子,就该从了解情绪开始。

    理性一点,了解情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解点孩子的情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in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