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本书,叫《家道传承》,开篇第一章就叫至要莫若教子。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教家长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怎么教、往哪个方向教,可能有些家长还不是很清楚。我身边的很多同事和朋友,他们教育孩子的一个大方向就是,从小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让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好成绩,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小学,然后再上一个好的初中,再上一个好的高中,最后上一所好的大学,到了这个阶段,父母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就算是告一段落了。或者说,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就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了,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但是,当今社会有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里边是浑浑噩噩的度过的,并没有学到很多知识,有些大学生在校园里边甚至养成了一些恶习:逃课、挂科,甚至是吸毒,极端的案例是有很多大学生得了艾滋病。这样的孩子,毕了业到社会上,他会有什么样的出路?曾经有一篇报道,把历年高考状元的现状拿出来做一个分析——发现高考状元成才的几率并不是很大。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就会看到,孩子高考考得特别好,成了高考状元,进了一个好大学并不能完完全全保证,他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也不能保证他到社会上的出路很好。很多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光耀门楣,能替自己争光,这种望子成龙的思想,很容易理解。但是我们真的是教对了吗?我们的孩子到了大学就没问题了吗?他在社会上工作、相处,他的工作方式就没有问题了吗?我们本身的教育就没有问题吗?我们家长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校,等到初中又会选择一个好的初中,在这期间还会帮孩子选择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为孩子选择学校和补习班的依据是什么?这跟家长本身的理念有很大的关联。但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分析我们作为家长的理念有没有缺失?有没有风险?我们通常是按照“我认为,我感觉”的方式替孩子去做抉择的,这样情况下,孩子教育出来有没有失败的可能?我们国家有很多职业考试,上岗之前要有一些上岗证,要有一些职业准入证,那么我们家长呢?家长大部分是没有经过考证就当了家长的。深入系统学习过的这种家长,是少之又少的,如果说我们家长不懂怎么教育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功的这种几率有多大呢?在家庭教育里边有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就是——培养孩子的一个大方向。我们给孩子定位的,或者说我们培养孩子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他考上大学,有一个无忧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家庭教育的大方向,到底应该是什么才是合理的、才是正确的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让孩子幸福的度过一生,这才是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的。
那怎么才能让孩子幸福的度过一生呢?单靠一个好的成绩就能够支撑起来吗?现在我们很多的这个教育被简化了,教育就等于学习好,抓孩子学习成绩就等于抓教育,很多家长都是这么想的,这么想造成了一个什么后果呢?成绩好的孩子,品德教育被忽略了;成绩不好的孩子,未来被提前否定了。那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要知道,在当下的这种教育理念是不完整的,是不足以保证未来结果的,一方面我们家长要寻找可以持续学习的平台,一方面要尽早学习。
想学好教育,有两个要点:第一点,必须知道至要莫若教子,孩子教育等不得、输不起;第二点,是一定要清醒的知道我们在家庭教育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实践,要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建立自己的正确理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