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3732/5da811c8771380a3.png)
曾评价某人底子薄,文章写得不好,且不大读书,在场的众人均有同感,令人费解的是,他们一致佩服某人的勤奋,天天写,写得多。
勤奋的意思是辛勤努力,不怕吃苦,这固然是一种美德。然而人们往往过分推崇美德,却忘了有个成语叫南辕北辙。
假如一个人去南方,却向着北方飞奔,他要么顶着烈日,要么冒着寒风,跑得汗流浃背,为了尽快跑到南方,从早到晚地跑,比谁都努力。别人发现他跑错了方向,派人去追,他跑得太快,竟追不上了。去南方那人,不勤奋还好,越勤奋错得越是离谱。他的劳动,纯属无效劳动。
人们常常说勤能补拙,这话在一定范围里是对的,但不全对,得加上限制:勤能补一些“拙”,不是所有的“拙”。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知青那会儿身体尚未充分发育,挑担子相当吃力。同样挑一担玉米去交公粮,农民伯伯跟玩也似的,轻轻松松,我却是呲牙咧嘴,大汗长流。好在我咬紧牙头坚持住了。我用汗水,补上了力气不足的“拙”。倘若别人开着汽车去交公粮,你仍然挑担,性质就变了。别人一趟拉三吨,一天只跑一趟。你一趟挑五十公斤,一刻不停地来回跑,就算是拼了老命,也补不上那个“拙”了。
再说复杂的。老米卡我们的脖子,不卖芯片。你说咱厂里的工人勤奋,从现在起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就算没有光刻机,用手工也得把芯片刻出来。呵呵,我听说有个挖山不止的愚公,还有他的无穷尽的子子孙孙,也打算这么干。幸好那是寓言,幸好寓言中的愚公感动了上帝,派两个神仙下凡,把山背走了,否则愚公的子孙有可能到现在还在挖山。
写作也是一样,勤奋是一回事,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是另一回事。注意,我说的天赋不是成为大作家的天赋,而是最基本的想象力,是基本的观察力,最基本的审美能力和最基本的表达能力。艺术这活儿,跟别的活儿不一样,靠笨办法,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好比唱歌,你天生跑调,左喉咙加右弹簧,就算从早到晚地唱,天天吊嗓子,声音越来越洪亮,然而你唱出来的一定不是歌,或者说一定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听懂的歌。你无论怎样勤奋,都补不了左喉咙这个“拙”。那么,你为什么不可以放弃歌咏干点别的,打太极拳,抑或钓鱼不行吗?
再就是怎么补。拙于写作,更应重视阅读,没有输入,何来输出?只出不入,那叫不叫写,叫泻。
勤奋好不好?当然好。前提是看准方向,用对方法,制定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老伴喜欢拉手风琴,天天练。我告诉老伴,好好练,争取成为手风琴演奏家。
猜她怎么说?她伸出手来,叉开五指,道:
“我这么短的指头,再怎么刻苦,再练几十年都不行。我拉琴,就是图个自娱自乐。”
说明她完全明白,勤奋不一定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