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大声斥责,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9508062/cda1c06abb6a1cf8.jpeg)
“用大声斥责(家庭中还有拳头)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打骂孩子会成为一种习惯,一旦形成了,不好改。
一位小学生的家长来找我咨询。她经常打孩子,她对我说,每次打完孩子都非常后悔,但自己脾气不好,一遇到孩子惹她生气,就控制不了。我说:“你可以非常诚实地在内心想一下:单位领导惹你生气时,你会骂他吗?你的兄弟姐妹或同事让你不高兴时,你会动手去打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9508062/7e2bb15ec55bd5b1.jpeg)
其实,人在做出一个行为时,往往瞬间就能把结果判断出来。家长如果在孩子面前忍不住脾气,那是因为你心里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顿,既能解气,他又不会把你怎样。你在孩子面前是权威,是主人,你不用担心打人的后果,所以你就总是“忍不住”。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所体会到的东西,或好或坏,都会给孩子留下终生印象和一生的影响。
我猜测上面这位家长在童年时代多半也遭受了不少家庭暴力。这种代际遗传,会终结在一个智慧的家长那里。
如果我们意识到暴力教育的恶果,就应该从今天开始亲手把这个毒草拔掉。
![](https://img.haomeiwen.com/i9508062/5547d56e6b817d1d.jpeg)
冲突里没有教育,这句话非常重要。
如果家长或教师能时时记住这句话,在处理每个问题之前想到这句话,那么80%的教育事故或教育伤害都可以避免。
虐狂和受虐狂表现不同,但其心理根源相同。具有施虐心理与受虐心理的人,往往都在童年遭遇了精神或肉体虐待,而人是从经历和榜样中习得一种社会心理和习惯的。
童年受虐者从自己的成长环境中学会以恨的方式来对待他人,并且心中积累了深深的恨意,成年后会把这种恨意进行投射,莫名地恨自己或恨他人。严酷的家庭法则就是对儿童健全心智的阉割,甚至是对生命本身的阉割。
![](https://img.haomeiwen.com/i9508062/78ce50d1eb959910.jpeg)
成年人的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成人的面貌总是反映着童年的遭遇。父母如果和孩子亲子关系不良,或对孩子管教太严厉、大道理讲得太多,会导致孩子有较深的自卑情结,产生受害者心理。
受害者心理的典型症状是多疑和易怒。
一是喜欢主动贴标签,动辄把自己归入受害者行列。别人随便一句玩笑话,他都会认为是在嘲笑他;有两个人在旁边说了句什么,他没听清,就怀疑他们在说他的坏话。
二是恨意浓厚,总以灰色眼光看世界。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他们可能表现为抱怨连天、爱抬杠、为人挑剔而苛刻、为一点小事就生气等问题;在小有风浪时,他们会成为事情的积极参与者和推波助澜者。
冷漠和严厉是教育中的病毒,
蒙台梭利说:“成年人的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除非在自由的气氛中成长,否则儿童既不可能发展自己,也不可能受到良好的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