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男孩从小就懂得生财有道。自己的零花钱自己赚。
家乡有个习俗,就是善待乞丐。有乞丐上门讨饭,家庭主妇多少都要给点钱,没钱的就从米缸中装一升半升白米施舍,很是慷慨。家乡习惯每日三餐都煮粥吃。乞丐上门,碰到饭煮熟了,主妇都会用笊篱从锅里捞出一盆干饭施舍给乞丐。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徽遭水灾,很多饥民拖家带口拿着公社的介绍信到村里来讨饭,都受到善待。
逢年过节,不少小孩都会拿着小竹萧,一端染成红色的那种,到各家各户门口吹几声,然后说几句“阿叔阿婶新年合想万事如意”之类的祝颂话,主家都会发给几分钱赏钱,积少成多,勤快的孩童一天下来都有好几块钱的收入。你不要小看这几块钱,那时候,一盒火柴一分钱,5分钱就可以买到一大海碗带肉饼片的粿条汤。吃个肚子囫囵圆绝对没问题。
聪明的小孩,会几个人合伙,用竹畚箕画好做狮头,长浴布做狮身,苕帚改造一下做狮尾,到各家各户门口舞狮子,赚的赏钱更多。还有就是买来一张大红纸裁成长方形小纸片,上面写着“招财进宝”,装在口袋里,然后一手拿着一小罐浆糊,一手拿着一张“招财进宝”,往人家大门口一贴,口念着“贴叻贴招财,招财进宝,全家都好”,就站着等领赏钱了。主家这时都会拿着几分硬币出来,说一句“好话收起来”,就给赏钱了。
后来,各家各户都富裕了,这种习俗也就慢慢销声匿迹了。
小时候我也有几次偷偷地跟着邻居小孩在正月初一去串门吹箫赚零花钱。后来给母亲知道了,狠狠说了我一顿,说“好人不当,去当斯文乞食”,大哥大姐为此还嘲笑我,过后,我再也不敢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