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初16持续原创分享第347天 2020.5.24(农历闰四月初二)周️️️日 约练共131次 本周约练 4 次
课前答疑: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任重道远。要把这一块儿做好,将来我们会有很多的事情去干。
知识留存率,讲出来的东西知识留存率能达到95%以上。
感觉用不上的东西其实都能用得上!看着没用上,看似用不上的东西,其实最能用的上。内功的东西,最能用的上。
现在,一般,人都是很功利的。后现代人的特点:完全的毁经典,心中不再有经典,不再有权威。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讲究速成,讲究快餐,要速成要快餐。速成经济快餐时代。文化速成。经济速成。影视作品速成。等等。但是速成之后,很多很多人都没有了深度。很多事情也没有深度。很浅。人的思维也是。忘得很快,很多事情都忘完了。特别善忘,
所以 ,我们要往深的走,慢下来,这是这个时代很多人所缺的一些东西,因为,很多人都太快了,太希望能快了。
课程内容:
系统观视角下的循环提问:
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太匆忙了。我们的生活太匆忙了。我们很少真正的沉下心去。去想一想一些事情。真正的沉下心来,从对方的视角去想一想看一看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先有感受,我们先练习,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或者类似的方式,用到助人工作中去,去帮助到我们的来访者,或者我们身边的人都可以。
带入反转:让对方进入那个场景里面去感受,通过语言的设置与引导,让对方进入一部分,感受就会出来。感受出来以后,改变就更容易出现。
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讲课、咨询、教育、生活等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一通百通,我们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模式。
系统观视角下的循环提问,系统受家庭治疗的影响比较深。
训练自己从更多的视角去看一个问题,初级,中级课程上的学习训练,都是在做这些事。以前好多人可能只是从我们自己的视角,尤其是有的是从负向的视角,去看问题,结果越看头越大,越看越陷在里面无法自拔,越内耗,越不知道怎么办。
所以,从更多的视角去看问题:以前容易从负向,现在从正向,以前容易从缺陷,现在从资源;以前从劣势,现在从优势;以前从失败经验,现在从成功经验,但,并不是说失败经验不能看,只是多一个视角,更多从成功经验去看,但也可以从失败角度去看,可以的,不是绝对不行!以前从小的进步或者没有进步到现在大的进步或小的进步,即使没有进步我们也能看到进步。以前我们更多从自身的角度,现在更多从其他人的角度,以前我们可能更多去看过去,现在我们可能更多的去看看现在和将来,以前去看自己不想要的部分,现在可能更多的去看看自己想要的部分;以前可能更多看失去的部分现在可能更多看得到的部分。
这些都是视角!以前可能看他把事情做坏了,现在可能看看他想做好的心,当视角变了,很多东西都可能发生变化。最终,思维模式的改变是最重要的,技术还在其次。
人最宝贵的就是思维,人跟动物的区别就是思维,好多人宁愿他的腿断了,胳膊折了,他的眼瞎了,他都不希望自己得精神病,宁愿身体有残疾也不希望精神有问题。一旦一个人精神有问题,这个人整个就被废了。所有人都看不起他,瞧不起他。
所以,学习也是让我们的思维更好用。
系统观视角下的循环提问,和一家人一起聊,核心原则就是让他们可以相互看到对方的想法,能知道对方的知觉,能在一块儿更好的合作。但,在家里面,通常是没有这条件的。因为,太多时候,在家里面,还没说话,他们就会吵架。根本没有办法去沟通,最好的结局就是要吵架的时候。一个人摔门出去了,或者摔门进屋了。这是最好的结局,没有发生非常大的冲突。
在咨询室里面,好多时候就能聊下去了,因为,花了钱,花了时间过来,说明都是想改变的。起码是有一些改变意愿的。花了时间和精力有了沉默成本,加上咨询师是外人又是专业人士,他们一般会更克制。
咨询师澄清、确认、用语言扰动他们,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在咨询室里,他们会更多的看到对方的想法,冷静下来,真正的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很多人出现问题都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而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要不是就是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不知道自己到底想什么?要么是他听不到他身边人的声音,或者,他身边的人听不到他的声音,这时候,一个人的系统就处于封闭的状态。另外一个人的系统也是封闭的。他们没有办法交叉。直接就是硬碰硬,碰来碰去。
核心就是:怎么去扰动一切可以扰动的力量促使他们合作起来去打败问题!
确认对方知觉,他是怎么看的?确认他对对方知觉的知觉。
举个例子:
问爸爸“这个事儿,你怎么看啊?”这是在确认爸爸的知觉,爸爸会说。他怎么看啊,他认为是什么样啊,他的感受是什么呀?(要聊聊感受的)
和爸爸聊完以后,我们要和孩子探讨“刚才爸爸所说的这些,你怎么看?你对爸爸所说的这些你怎么看?”这就是确认孩子对爸爸知觉的知觉。
孩子说完之后,我们就会再去问问爸爸“孩子说的这些,你又怎么看呢?”
这是个澄清的过程。
那可能爸爸就会说“我感觉很失望啊!我以前从来没想过,原来他不需要啊,我一直以为他需要呢!我为他付出很多,他根本就不需要,他其实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我以前从来都没有听到过。”
那孩子可能就会说“我早就跟你说啦 ,可是你不听啊!”
这时,我们可能就要进来“如果爸爸听了的话,你可能会怎么样呢?”我们就会扰动他,孩子可能就会说“如果他听了的话,我可能就会有什么什么的不一样。”
爸爸就可能会“噢!原来我那样的话,孩子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变化就出来了。”
那我们就可能会反过来再问爸爸“刚才,孩子说如果您听了他什么什么了?他可能就会怎么怎么做了,那您怎么看呢?怎么想呢?”
爸爸就可能会说“那我以后会注意这一块儿,以前我还真没注意。”
那就接着聊“那,您准备怎么注意呢?”
再给孩子确认澄清一下“爸爸他说要注意这些,是你刚才所说的那样吗?”
很多时候他们的沟通会有障碍。孩子说的爸爸可能以为听懂了,其实没听懂,爸爸说的爸爸以为孩子听懂了,其实孩子没听懂。但更多的时候是孩子说的,家长没听懂。家长说的,孩子好多时候能听懂,根据经验来讲。
孩子可能说“有一部分是。”
我们就会问“哪一部分是啊?”
咨询师起的作用其实就是:翻译、澄清、“连电”
“刚才说的是不是你说的这意思?”
“是,啊,是,有一部分是?”
“哪一部分是啊?哪一部分不是啊?”
“刚才他说的哪一部分是的意思,你怎么看?”
“刚才儿子说,哪一部分你可能没听懂,不是那意思,那这一块儿你又怎么看?”
如果是整个家庭都在这的话,整体思路,还是以前讲的:先去正向开场,看看是哪一种消费状态?消费型?游客型?还是抱怨性?主要是看孩子,家长大多是消费型,尤其是好多妈妈。
如果孩子有一点不是消费型也没关系,做好:保密原则,正向开场里相对轻松的话题,聊一聊孩子的爱好,给予孩子更多的言语或者非言语的欣赏。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状态的改变。
不管什么类型,我们都可以用整体的系统的视角去跟他们探讨。
整个的思路还是:先在一起聊,对现状有更多的了解。大概什么情况?建立关系,了解信息,确定主题,然后探讨目标。然后资源,一小步行动。
整体思路还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一开始更习惯一个人聊,现在转变为同时要应对好几个人,还得整合他们的资源 ,不能让他们一会儿彻底谈崩了,干起来!当然,如果真谈崩了也没关系,也不是绝对得不好,只不过尽量的让他们合作,达成合作的模式与关系这是最好的。一般到最后的时候,会让家庭成员之间来个拥抱。
开始:
首先了解信息,试图探讨他们想了解的主题 ,他们想要啥?
“今天来,希望聊点什么呀?”“大概什么情况呀?”“这一块儿可以再说的多一些吗?”
接下来,要开始循环了!
扰动!让他们每个人能从更多的视角,能从对方的视角去看问题,咨询师在中间不评价,不指导,不建议。
“关于刚才说的这些,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呢?”或者,某某(喊孩子的名字时,去掉姓),你怎么看呢?
如果开始没说怎么办?咨询师这个时候低头喝水。不要去看某一个人,去给他说,你说吧,一旦咨询师主动,接下来就不好了。可能后面就会很费力。效果也不一定能出的来。要能稳得住。他们自己来决定,沉默就沉默。
他们都不说就都不说,反正把问题抛给他们,他们自己做决定,咨询师要能吼得住。
咨询师是不给建议的,要笑着给他说,让他自己去思考。
都不说的话,咨询师就低头喝水,沉思状,水热再吹吹水。可能,他们 就有人开始坐不住了,开始说了!
谁最先跳出来,谁在这个家里,就最有权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