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和煦的阳光,照耀着申城大地,可天气还是有点冷。于是,干脆窝在家里,继续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严监生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精彩的一章。严监生因两茎灯草迟迟不肯断气,也因此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吝啬鬼。
可是,读完《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与《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喊冤控大波》这两回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们都被断章取义的文字骗了。作者塑造严监生,更多的目的在批判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
在虚伪腐败的封建社会,严贡生便是在那个时代只贪图功名势利的“读书人”的缩影。他冷漠无情,弟弟严监生病死后直到科举考试完,“过了三四月”才回到家中,慢悠悠的拿水来洗脸;他为人虚伪,世故圆滑,在看见弟弟的遗物后,翻脸比翻书还快,人模狗样地哭丧;他贪图名利,认为科举是至高无上,高人一等的体现。对于平民百姓,他毫无同行仁义之心,在“元片糕”事件中自己贪吃却敲诈欺压掌舵的,让人深感厌恶鄙夷。
一个贡生,忝列衣冠,本该有仁义之心,却在乡间当恶霸,做坏事。霸占邻居家的猪,还将其腿打折了;立契约,骗取别人的钱财;甚至,他连自家兄弟媳妇的房屋、田产都要霸占。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败,科举制的麻痹人心。严贡生这个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人,他身后站着一批人,他代表着一批官僚的丑陋形象。作者通过这样形象,生动表明当时科举制度是如何地丑陋不堪,令人内心发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