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监生正名

作者: 素年清浅 | 来源:发表于2020-07-05 20:01 被阅读0次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这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的箴言。意思是说熟读王叔和的医书,不如多临症诊疗。

开卷即有益,读一部经典,便得字字珠玑。

从寒假开始,一直在读《儒林外史》,其实上大学时读过一遍的。人,有了年纪,就有了阅历,重读这本30多万字、五六百个人物形象的曾令我头大的长篇小说,时不时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和书中人物叠加、代入,然后读出不一样的人生况味。

比如今天再遇严监生,就不再苟同少年时他是一个吝啬鬼的观点了。

严监生这么大方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博得一个吝啬鬼的恶名呢?不必掩卷沉思,人人都会对他临死前的那个场景记忆犹新。只见他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直到他的家人领会了他的意思,把点着的两根灯草灭掉了一根,他才安心死去。

为了一根灯草竟然不肯断气,这个细节成了几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于是严监生的吝啬形象深入人心了,也成功的成为了我们中学课本里的几大吝啬鬼之一。

冤不冤?实在是千古奇冤!

读着描述严监生的片段,我不断地怀疑自己以前是否真的阅读过严监生?他这样的人被冠以“吝啬鬼”的骂名,实在有失公允。

有例为证。

《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活在第五回和第六回。在这两回里,“吝啬鬼”严监生,一直是个不停地大把大把往外花银子的厚道人:

他那无恶不作的哥哥严贡生,因吃官司跑路了,他花了十几两银子摆平;

妻子王氏病重,他每天给妻子吃人参补身,连办葬礼就花了四五千两银子;

他为了把小妾赵氏扶正,给王氏的两位哥哥两百多两银子,并赠给他们赶考的费用;

他与赵氏办婚礼时,更是大方地办二十多桌酒席,遍请街坊四邻亲戚们大吃大喝……

如此慷慨地花钱,他是个情义的丈夫,是个有爱的兄弟,是个对小妾负责的男人,是个处处替他人周旋的侠客,他比他那狼心狗肺恃强凌弱的哥哥不知好了几万倍,为什么就落了个吝啬鬼的骂名呢?实在是千古奇冤!

若要说严监生吝啬,那只能说他是对自己过于苛刻,对自己吝啬罢了!

严监生的不公遭遇,令我深深感慨,世人仿佛有一个不好的思维模式:一个人对我有九个好,有一件事做得不称我意,我就只记得这一个不好!然后心生芥蒂,甚至反目。

相反,若人人只记别人待我的那一点好,然后谅解他人不得已的错,以感恩心待人,以体谅心共事,哪天不是良辰美景呢?

相关文章

  • 为严监生正名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这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的箴言。意思是说熟读王叔和的医书,不如多临症诊疗。 ...

  • 严监生

    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只手指头不断摇晃,众人询问他想说什么,最后由赵氏掐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断气.从此表现出严监生...

  • 严监生,我错怪你了!

    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 严...

  • 《儒林外史》之四 ‖ 是惺惺作态,还是性情中人?

    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妾室一朝为大房,却哪知是福是难。 话说有位姓严的监生,姓严名致合,家中妻子王氏,病...

  • 严监生之死

    接上篇,王老实女士之死,这篇来探讨下严监生。 《儒林外史》里,大概因为选入语文课本的是严监生临死前的一段,所以,对...

  • 再读严监生

    寒假里我和儿子共读了《儒林外史》,(儿子的寒假作业是读这本书并且分析人物形象,为了激励他认真读,我和儿子约定一起读...

  • 王老实女士(严监生正妻王氏)之死

    本文是《儒林外史》的读书探讨,系本人原创,首发于简书。 严监生死的很冤枉。 严监生的正妻王氏死的更冤枉。 要说严监...

  • “两根手指头”的意义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分析 严监生——严致和,临终前倔强地伸出两根手指头,当他的妻子赵氏剪掉一根灯草后,...

  • 严监生的悲哀

    文/盐五言六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讽刺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

  • 可怜的严监生

    严监生,名叫严大育,字致和,高要县的一个财主。 他得以扬名的中心事件是:当他病入膏肓时,“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严监生正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cb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