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有来头的语文老师
第一节 最年轻的语文老师
伴随上课铃声响起,高二的第一节语文课开始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走上了讲台,站在讲台上还有一点羞涩,这神态有点像雨迎,但又多了几分成熟和“距离”。
“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以后得语文课就由我们一起完成,以后可以叫我刘老师,咱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就是语文老师的开场白。
“刘老师好”,我们热情的回应着,“欢迎刘老师”。
语文老师有点脸红了,看着我们,说“咱们班的语文课代表还没选吧?”
“还没选”
“学委是哪位?”语文老师又接着问。
“在,老师,我是学委”,我赶紧举手示意。
“原来就在眼皮底下啊”,语文老师笑着对我说,“学委先兼任语文课代表吧。”
“好的,老师”,我回应着。
“有分班考试的成绩单,下节课给我一份”,语文老师说。
“好的,老师。”
“那咱们开始上课吧,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言文《陈情表》”,说着在黑板上的左上角写下了“陈情表”三个大字。
“字真不错”,我心里想着,不愧是语文老师,基本功绝对超过大部分老师,瞬间好感倍增。
“《陈情表》同学们可能比较陌生,说到《出师表》大家应该都能背诵吧!”语文老师故意加重了语气,然后充满期待的看向我们,“哪位同学愿意背诵一下《出师表》?”
“《出师表》在讲什么?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语文老师换了一种问法。
“忠”
“没错。古人将此《陈情表》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并列。同学们猜猜《陈情表》会讲什么?”
“忠”,
“孝”,
“义”,
。。。
语文老师没有回答,而是用手指着“陈”字,然后说“陈述感情的一篇表章,具体是什么感情,给谁上的表,咱们先留一个疑问,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及其生平。”
“咱们一起读一下作者的简介”,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看过作者的生平,大概就清楚了,《陈情表》的写作背景了”,语文老师接着说:“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指出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统治者在乱世中无法建立一套道德标准来维护政权,因此只能用“孝”作为最强标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