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讲到孩子的不当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结果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后果,一种是逻辑后果。
自然后果是在没有大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站在雨中,就会被淋湿,不吃东西就会饿。)
例如:当一个孩子常常忘记带午饭,家长不得不中断工作去学校给他送饭,相信也一定不可避免地有过多次提醒、多次批评而不管用。因此,家长和老师达成一致,不再帮他解决午饭问题,而让孩子感受一下忘记带午饭而引发的自然后果,肚子饿或者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解决午饭问题,在此过程中,家长不得再通过说教、叱责或其他任何行为将人为的责难、羞辱或痛苦附加给孩子。这个方法真正起到了作用,孩子不再忘记带午饭。
逻辑后果则不同于自然后果,它是人为干预的结果。针对孩子的某些不当行为,大人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在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应该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后果。
逻辑后果的四个R分别是: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遗漏了这四个R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再被叫做逻辑后果,而变成了惩罚。
例如:家长和孩子约定好,如果晚回家就不提供晚饭,自己做饭吃。这是一个恰当的逻辑后果。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只需按照约定,告诉孩子晚饭已经结束,要吃自己做。如果忍不住说出类似“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看看,回来晚了吧,没饭吃了吧”这样的语言,就不再符合“逻辑后果的四个R”准则,这不再是逻辑后果,而是惩罚。
逻辑后果想要真正运用得恰当非常困难的。家长们常常不由自主受情绪支配,陷入权力之争而将其变成了惩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起到反作用。而且,逻辑后果只有在孩子的错误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的情况下才适用,因此,作者并不提倡使用逻辑后果的方法。家长和老师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它所产生的后果。
在平时关注孩子方面,我更多的是运用自然后果。例如:今天孩子将酸奶弄在地上和桌上,我会让他先清理干净再喝酸奶。更多的是训练他的行为。在整理物品方面,以前他弄乱玩具,让他整理归位,由于年龄太小,工作量大,很多时候还是和他一起整理。现在我采取策略,将玩具分类,每次只允许拿出三个玩具玩耍,如果要耍别的玩具必须把原来的玩具放回原位,再拿。总之只能保持最多三个玩具。这样他就能轻松整理。看书也是每次只能拿一本,看另一本必须前一本归位再拿。所以承担后果已经是下下策了,主要还是改变策略训练习惯,优化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