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16815/fe063ae9f1dde9ab.jpg)
什么是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一种用于评估人工智能系统智能化程度的测试方法。这一测试由英国数学家、人工智能之父、逻辑学家和密码分析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最先创建。
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36年,图灵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在伦敦权威数学期刊上发表。图灵对“可计算数”下了严格的定义,并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机”的设想。这种“图灵机”并非一种真正的机器,而是一种思维模型,是一种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能想象到的可计算函数。
1950年,图灵发表的《计算机器与智能》中预言了未来可能创造出智能机器。正是因为这篇论文,图灵获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图灵测试的基本原理是,由ABC三人(或机器)参加测试。测试者A通过使用键盘和屏幕与被测试者B(另一人或另一机器)在隔离状态下进行对话,C为监视者。如果测试者无法通过对话分辨被测试者是机器还是人类,那么这个人或这台机器就被认为通过了图灵测试。
2011年,沃森在智力问答游戏节目中获胜。实际上沃森是由IBM 20多名研究人员花了四年时间创造出来的超级计算机,它由90台服务器组成,拥有15TB的存储容量,每秒可进行80万亿次运算。它存储了包括辞书、百科全书和电影剧本在内的数百万种资料。
随着人工智能、人机对话等高科技的发展,图灵测试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图灵测试作为一种经典的测试方法,其设计初衷在于研究计算机是否能够通过自然的语言交流、逻辑推理与理解判断等方式来模仿人类的智力表现,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模拟对话,测试计算机是否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以判断人工智能是否优于人类。
周二的晚上,收到某期刊林总的微信,要求我写一篇有着“图灵测试的文章,要求要结合一部电影来讲。
说实话,以前图灵测试只是听说过,但并未写过这类的文章。对我而言,又是一个新课题。
经过两个晚上和一个下午的拉片,先有感性认识,再上网查阅科普文章,对”图灵测试“进行了解。
周四的晚上,完成了第一稿,当晚发给林总。第二天,林总认为说电影有点多,要求做些调整。昨天一天在原基础上进行了调整。
目前全稿已经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