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哥强烈的要求下,于是开始了心理学原生家庭共学,上的第一节课效果还挺不错,具体如下;
1.原生家庭指的是18岁之前我们从出生以及成长的这个家庭。
2.在家庭关系里,我们与父母的情感用四类名词表示,分别为亲密,一般,疏离以及冲突。
3. 在18岁之前我们对父母以及自己的一个认知,比如父亲的负责任有担当,学习能力超强。母亲的勤劳善良,细心。反之父亲的粗心,母亲的暴躁,最后自己的上进以及不果敢。
4.最后深度剖析我和母亲的关系,母亲在我18岁之前的认知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成为这样的人和母亲有什么关系? 比如我,我和母亲是一个亲密却又疏离的关系,因为从小母亲都属于付出型,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贤妻良母型,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很亲密,我有被感受到满满的爱,疏离的原因是因为我从小有点叛逆,不太喜欢循规蹈矩,具体表现喜欢一切新鲜的东西,比如初中的时候逃课去网吧打游戏,那个时候电脑QQ刚刚新起。而母亲一直希望我成为别人眼中的那种优秀听话乖乖孩子,且学习成绩好。我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很感谢我的母亲,因为母亲的付出,让我觉得我要在一定意义上听话不要惹事,也就是从不迈过母亲给我划的边界线,于是我顺利的走在了普通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简单的循规蹈矩,而我的性格也继承了很多母亲的性格,比如不自信,不那么勇敢。
5.最后竞选小组长,每个人简单讲出为什么竞选? 竞选的核心,而我最想也最原始的就是兴趣产生很简单,坚持下去很困难,在共学中互相分享去探索剖析出更多我们潜在的自己。
总结: 原生家庭就像是一个我们的根,而我们要想知道自己,也非常有必要去从本源找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