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三国演义之中,东汉末年常年的征战,曹魏,蜀汉,孙吴三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刘备作为三国之一的蜀汉头领,在白帝城逝世。那时,孙权正值壮年,而曹操当时的情况也处于老年的边缘,加上有头疼病的缘故,所以精神状况并不是十分地好。
局势随着几年的光景之后,逐渐形成曹魏一家独大的局面,蜀汉和孙吴已经靠边站了,实力大不如前。这个时期,有一个情况,值得我们引起注意。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神一般的人物,开始了神仙打架。所谓,“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确是改变了整个三国后期的分割局势。
自刘备死后,蜀汉几乎全凭着诸葛亮辅助刘禅,而蜀汉对曹魏的仇,可以说是尤为重大。在军事上,蜀汉采取了直接对抗曹操的策略,明面上和东吴签订契约,约定双方互不侵犯之类的条款。
诸葛亮对曹魏用兵,可以说恰恰成就了司马懿。司马懿这个人,我们想必是十分清楚的,可以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在三国演义中,大后期才是他的主场,而中前期根本没有他露脸的机会。诸葛亮的军事策略和指挥才能自不必说,曹魏基本上派人对阵,接连失利,没得办法之后,曹操只能启用司马懿。
曹操对于司马懿这个人,可以说拿捏的十分准,虽然启用了司马懿,但是对他仍然采取防备。在曹操心目中,司马懿就是一口一眼望不到底的深井,尽管司马懿含而未露,毕恭毕敬。曹军在司马懿作为军师后,情况大为改观。
诸葛亮越是加大对曹魏的攻势,越是体现出司马懿的价值所在,最后双方罢兵之后,司马懿立下了极大的功劳。照常理来说,立功后应该大兴封赏,可以曹操却选择利用一个由头,把司马懿给革职赋闲在家。并在他身旁安插了“间谍”,对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而言,这意味着什么,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大臣功高盖主,对王侯、君王产生政治强大的威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君王心中,一旦这些臣子有了反心,自己的大位毕竟不保,甚至还会人头落地;曹操本来就疑心病非常重,愈加对此事看得真切。在曹操病危时,有对身边的近侍卫和继承者曹丕言,司马懿最好还是杀掉,不然恐将篡夺了曹家的天下。
可以说,曹操心中一直对司马懿存有戒备,甚至起了杀心,可是身边的人却认为,曹操的说法有点过了,最后司马懿耍了个计谋,骗过了所有人。从曹操病危时,动司马懿起杀心开始,司马懿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了坚定的谋反之心了。
而最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曹魏的权,最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这个结果想必不会是巧合。在孤门君分析来看,夺魏国的权,是从司马懿开始,可能就定成了一条家训了。
司马懿是司马炎的爷爷,肯定是那时就接受了司马懿的思想灌输;因为,曹操对司马懿起杀心这件事,说明曹家对司马家下手是早晚的事,而司马家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一旦事情不可控,那只能是任人宰割。所以司马家只有采取谋反这条措施,这也应了那句话:只要自己做了天下,任何人都将无法奈何,此为化被动为主动。
曹丕即位后,其实还是很比较说得过去,将曹操临终的遗言听了个三瓜俩枣,稍微对司马懿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但和曹操的手段比起来,却明显差了很多。至于曹丕传位后,那些魏王将先祖曹操的话都当成了耳旁风,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而那时司马家已经成了气候,变得尾大不掉了。
孤门君来看,当时曹操死前,下令将司马懿处死,安一个对司马懿想念,想去陪伴的美名,要求司马懿陪葬,那样魏国可能还比较顺当,就没有后来司马炎篡位这些事了。当然,历史的偶然性因素谁又能预知的清楚呢?一向杀人如麻,怀疑人到病态地步的曹操,最后选择了放过了司马懿,可能还是想让司马懿为曹魏做些贡献吧,最起码曹丕等人还可以制约。
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曹操百般缜密却有一疏。司马家预谋夺权是司马懿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已经就注定,曹操死了,对于这些事也无可奈何,怪只能他的子孙们太听话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