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嫁的地方,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凤凰镇金凤二村大寺口蒿台子,我嫁的人家姓党,因此也叫党家院子,这是两个红军同志给起的名字。
这里以前台子上叫蒿台子,估计是因长蒿草而得名,台子下叫象鼻子,象鼻子是一个风水宝地,说是风水宝地,不是迷信,而是这里洪水不侵,地震不滑,后有靠山,前有案山,交通方便,山环水绕。
因孟里寨那条山梁酷似一头大象,象鼻子直插泉水井喝水而得名。
这个村古时候一直叫孟里村,孟姓居多,解放后叫孟家村,后改成现在的金凤村。
这里人们也叫大寺口,大寺沟口的意思。
大寺源于这里在明朝中期,有一座大寺院,杏坪小寺沟口有一座小寺院相对而言的,听说大寺院僧房庙宇多达几百间,后因方丈主持伤害百姓,比官家驱赶烧毁,只留下一口能容纳十几人避雨的大钟,上面刻有建寺铭文,可惜毁于文革,被一个汪姓人用八磅锤砸了三天才砸烂,听说放进大炼钢铁的高炉里熔化了。
我先生的曾祖父,大约1890年从现在的杏坪镇党家湾搬到此地居住。
起初是三间立架带木楼板的夯土房子。搬到这里的核心任务就是存放粮食,粮食主要是北湾和南湾的租地户上交的地租,由于送到党湾比较远,所以就近放在这里储存保管。
我先生老爷(曾祖)党夀域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也是乡里绅士,听说后来当了团练的团总,育有五男三女,曾祖父1935年12月去世。
他把这里的房子分给了老四和老五,我先生的爷爷党世钦是老五,育有两个儿子,由于我先生的四爷党世璞只有一个女儿,我先生的爷爷就把我先生的父亲党文安过继给了我先生的四爷,所以,我先生家继承了爷爷的一间半房子和四爷的两间房子,一共三间半房子。
后来先生的大伯自立门户,搬到后院,先生的父亲就花钱把大伯的一间半房子买过来,听说花了120块钱,一共才有了五间房子。
先生父亲又在大榆树边盖了一间灶房,一共六间房子,再后来,又把三间捞皮纸的纸房加盖起来,先生家一共有九间房子。
前院子四间房子,先生的父亲分给了我先生,先生到浙江工作卖掉了三间,只留下一间房子和后来盖的两间砖房,先生的哥哥分了五间房子和现在的面西的房子地基,这地基是700块钱买生产队的养猪场。
先生的哥哥在1994年申请盖成了两层半砖混结构的四件房子。
先生的父母先后去世以后,先生哥哥的五间土房子和先生的一间土房子破烂不堪,形成了危房。
这些房子先生父亲在世的时候把它分给了哥哥的女儿,所以党蓓才把它拆除盖成现在的楼房。
一楼大厅是车库和晒粮食以及放农具的公共场所,名字是先生的父亲在世时所起的名字“草堂”,缘由可能是象鼻子要有草吃才好。那么现在为何叫党家院子呢?
1946年6月李先念中原突围时,先生家收留了两位受伤的红军小战士,听爷爷说这两位受伤战士一直藏在二楼的小角楼里,因为国民党天天到处搜查,保长孟良文是先生的六姑爷,和先生的爷爷是郎舅关系,当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蒙哄过关。
先生的奶奶和四奶奶给红军端吃端喝熬药,爷爷和四爷爷端屎端尿抓药,一共伺候了两个多月,后来他们养好了伤,在先生二房大伯党文元的护送下找到了部队。
红军离开时问先生大伯名字和爷爷的名号以及地方地名,大伯说你就记住是镇安县凤镇蒿台子党家。
七十年代初,听说一位红军领导还给先生的大伯写信问候以表示救命之恩,书信地址就是陕西省商洛地区镇安县凤镇党家院子,听说这封信几乎转邮了多处才收到,因为1961年9月这里就划归柞水县管辖了。
这就是现在看见的党家院子由来,现在一共十来户五十多口人。
这里有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人丁兴旺发达,务农、经商、从政人才辈出,后辈求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咸阳中医药大学、西安交大、清华大学不乏其人,在西安、浙江、上海也有我们院子走出来的公务员、教师和研究员。
这些都是来自先生哥哥之口,他把原文发给了儿子看。
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大概了解了下党家院子,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