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上)

作者: 江上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20-08-07 00:53 被阅读0次

    “娘娘,这是陛下赐的毒酒。”

    甄宓默默接过,回想起了她短暂的一生。

    【甄宓视角】

        我,甄宓。出身官宦之家,虽生逢乱世,但好在有着父母的荫蔽,不至于像那些流民一般饿死荒野,尸骨埋没在荒芜之中。

    可惜好景不长,三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家境每况愈下。身为女子,母亲常常教导我为人为妻之道,盼望着我能嫁个好郎君,光大甄氏的门楣。

    甄家乃书香世家,故而我虽为女子,却也向往读书习字,常常跑到阿兄的书房里,偷看他的书。没成想却被母亲发现了,本以为母亲会斥责我一番,她却只是叹了口气,默许了我的这种行为。

    古人以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我却不服气,我偏要与那些人不一样。

    建安三年,冀州牧袁公造访中山。

    那年我刚及笄,因着这张脸,这姣好的容颜,不少富家公子都纷纷向我求亲,可母亲都婉言谢绝了。小时候相士为我看相,说到我是贵人之貌,将来必会大富大贵,于是母亲便对我寄予了厚望。

    那时坊间常有传言,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将我看成世间的珍宝。果不其然,袁公召见了我,席间还有他的次子袁熙。

    袁公随意问了我一些话,并问我可否读过书,我从容不迫地一一答道。袁公似乎对我很是满意,抚着他的胡子笑了起来。

    我看向母亲,母亲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从袁公召见我的那一刻起,一切我便都明白了,女子的命运终究不由自己掌握。

    不久后,袁公便替他的次子袁熙下了聘书,娶我为妻。袁家的聘礼一车车的送来,堆满了屋子,兄长看着满屋的珍宝,脸上挂着得意的笑。

    出嫁那天,我止不住地泪流,我舍不得离开母亲,舍不得离开家,更是害怕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着一个自己称为夫君却丝毫不了解的人。

    母亲伸出手替我抹掉脸上的泪,虽有不舍,却还是劝慰我道,袁家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你嫁进去定不会委屈了你。

    我嫁给了袁熙,他也待我极好,可我对他却没有夫妻间那种亲密热络的感觉,我们相敬如宾,做着一对外人看来天造地设地夫妻。

    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袁熙固然好,可他骨子里的懦弱不争却是我最为反感的,他不敢违背袁公,也不敢与兄弟相争。我生性刚强,喜欢的男子不敢说顶天立地,也要于这乱世有一番作为。

    建安四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我便留在邺城侍奉君姑刘夫人,她待我极好,视我为亲女。彼时战乱四起,人心惶惶,袁公和袁熙都外出少归,一年也见不到几面。我与刘夫人相依为命,那时邺城尚未受到战火波及,我们得以平静的生活。

    不过一切都在那一天改变了,我的一生也都逃不开那个人了。

    建安九年,邺城被曹操攻破,我的夫君袁熙逃亡辽东,扔下我们,我本心怀怨恨,但转念一想,在这吃人的乱世,男子尚且难以生存,何况带上我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呢。

    我与刘夫人躲在袁家的大宅中,紧闭门户,却还是躲不开城中那惨烈的厮杀声,仿佛门外就是人间地狱。

    直到傍晚,那些可怕的声音才渐渐停息,这也意味着,城破了。我看着天边那暗红的霞光,不知自己今后该何去何从。

    门外响起了激烈的撞门声,曹兵来了,我终究是没见过战争,心中不由得害怕。刘夫人握住我的手,才让我稍稍平静下来。

    夫人命下人打开大门,曹兵一下便涌了进来,为首的一男子相貌英武不凡,看得出他很年轻,但战场洗礼出来的杀气显露无疑,手中的长剑还在滴着血。

    我低着头,却依旧感受到有一双眼睛一直在注视着我,我忍不住瞥了一眼,竟对上了那男子深不见底的双目,似渴望,似谋算,似杀气,看不透也不敢看。

    他走上前来在刘夫人身旁耳语,我看到君姑的脸色先是惊讶,转而慢慢释然。男子命士兵看守,便匆匆离去了。

    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曹公的儿子曹丕曹子桓。

    刘夫人告诉我曹公子有意于我,我当下便拒绝了,我是袁家的儿媳,怎可再嫁他人。

    刘夫人苦笑,我们女子就如乱世浮萍,只有依靠男子才能有个栖身之地,你如此聪慧怎会不懂呢?

    是啊,我怎会不懂,只有我嫁给曹丕这袁府上下一众女眷和我自己才能有一线生机。但我心底依旧还是想为自己活一次。

    君姑还说曹公对我也有意,若不是曹公子,我就得委身于甚至可以当我祖父的的曹操了。

    毫无意外的,我嫁给了曹丕,他似乎很是喜欢我, 极尽全力的讨好我,每日回到府邸都会马上来看我,带着各种珍奇古玩,知道我喜欢古琴,还费尽周折,取来了当年司马相如所用过的琴。

    但我依旧对他感到很害怕,我永远也忘不掉那一日,他走进袁家那满身的血,和那柄滴血的长剑。

    不久后我发现自己怀了孕,我告诉子桓,他眉眼间掩盖不住的喜悦,想抱住我,却又小心翼翼,怕弄伤我。

    后来,他的弟弟子建来府中做客,我从旁侍奉,二人把酒言欢,谈论诗词歌赋。我本以为他只是一介武夫,却没想到他也有这般的文学才华,竟对他产生了一丝好感。

    言谈中,我忍不住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没想到子建对我的目光突然就变了,对我交口称赞。

    从此子建便更加频繁的来府中做客,甚至故意挑一些子桓不在的时候。子建对诗词见解独到,而我从小对这些就尤为感兴趣,每次都能与他滔滔不绝谈论上好久。

    后来,我生下了一个男孩,曹公和他都很开心,他为男孩取名,叫曹睿。

    有了孩子后,他对我更是百般宠爱,他带我去骑马去射箭,去和他的那些好友会面,会在书房中问我天下大事,和我写诗论道。

    慢慢的,我竟发现自己喜欢上了他,虽然我明面上没有什么表现。

    建安十五年,曹公在铜雀台大会文武群臣,命子桓和子建各作一首《登台赋》,子建文风华丽大受曹公赞赏,我看着子桓失落的表情,不免也有些难过。

    不久后,子建来到府中,他说我书法别有一番风味,便托我替他抄几张诗送给他的门人,所抄的正是那日的《登台赋》。

    途中我从有事出去过一趟,回到房中,发现似乎有人来过的痕迹,我知道是子桓来找我,便没有多想。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他对我的疑心便是从那几张登台赋开始的。

    子桓常常外出,子建又常来府中,我欣赏他的才气,把他当作挚友,可外界似乎对此有了流言,说我们二人有私,我劝他以后少些往来,他说我们二人问心无愧,又何惧他人蜚语。

    渐渐地,我发现子桓似乎和以前有了一些不同,尽管他依旧对我那般好,但从他的眉眼中,我看到了怀疑和嫉妒。

    建安二十一年,曹公受封魏王,彼时曹公已近花甲之年,即使他身体依旧健硕,手下的大臣们也早就为立储暗地较劲了,首当其冲的自然便是子桓和子建了。

    原本的兄弟如今势成水火,但我和子建依旧保持书信往来,虽然只是谈诗论道罢了。

    从此子桓对我竟渐渐冷淡起来,还纳了一名女子,名为郭照,他对郭氏的宠爱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郭氏年轻貌美,又深谙谋略,在夺嫡路上帮助了子桓许多,也难怪他更喜欢郭氏了。

    建安二十二年,子桓被曹公立为魏王太子。我心底明白,比起子建,子桓是更适合那个位子的,但兄弟阋墙,骨肉相争还是令我感到害怕和恐惧。

    子桓与郭氏也越发亲密,郭氏对我也渐渐跋扈起来,时常出言讽刺,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建安二十五年,曹公崩,子桓继位魏王,同年,汉帝禅让,子桓登基称帝。下人们纷纷祝贺我,说我要当皇后了。可留在邺城的我却高兴不起来,皇后吗?也不过是虚名罢了,既然他喜爱郭氏,那便成全他们吧。

    不久后,我收到了封我为后的诏书,我都婉言谢绝了。留在邺城的我渐渐被人遗忘,日常用度也大大缩减。

    黄初二年,我生了一场大病,我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放心不下的唯有子桓和睿儿。一次,宫中的使者来到邺城,我托宫人将我写的一首诗送给子桓: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我本意只是想让子桓看在往日的情份上,善待睿儿,没想到这却成了我的催命符,让他以为我对他心生怨怼。

    终于,我等来了那一天,宫中的中常侍带着他的诏书和一杯毒酒来到了邺城,中常侍告诉我陛下赐我自尽,我惊呆了。

    曹子桓,你真的如此恨我吗?

    我夺过诏书,看着那熟悉的笔迹,绝望涌上心头。我不信,不信他会如此绝情,我欲夺过那杯毒酒倒掉,没想到中常侍一把摁住了我,将毒酒一滴不剩地灌入我的口中。

    渐渐地,我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了......

    曹子桓,来世我绝不要再与你相遇......

    ——

    作者:江上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洛神(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ex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