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日子到了,为了迎接父母的责问和七姑八姨的七嘴八舌,“大龄剩女”小林微信告诉我说,她做了几天的“心里建设”,最后感叹:你多好,不逼自己孩子成家。
人为什么要“成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其历史根源,而环境变了,只留了这种思想的集体潜意识,尽管这种集体潜意识内涵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年轻时候,老人说的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在女人经济不能独立的年代,更多的是“我照顾家,你管我饭”的稳固的互助婚姻模式。
如今,我听到不少家长说:她不找个人成个家,我老了谁管她(他)!好像人一辈子都要有人“管”才行:管吃管睡管看病管照顾……
其实,都、没、说、到、点、上。
她又问,如果你年轻二十岁,会不会选择不婚?
我笑了,说,也许吧。
她像找到了答案,满意地道别。其实,“也许”,就也可能“也许不”,二十年,自己和外部环境都变得面目全非啊。
先说个我自己的体验。
前几天,早晨醒来感觉还困,一动身体,发现都是痛的,一测体温,三十七度五。
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身体给自己敲了警钟,那就休息好了。
休息不到半日,体温飙到三十八度八,这就要认真对待了。烧的稀里糊涂时还想起两件事。
一是自己的事儿。以往此时,自己总要被关照去医院检查、吃药,或被送去医院的,嘘寒问暖端饭倒水更是少不了的。
二是别人的事儿。很多年前,一大龄小友对大家说起自己的择偶对象:也没什么要求,就是希望自己头疼脑热时候,能够有人端个茶倒个水,不至于没人管就好。
一个男性朋友直接怼道: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的要求,也不至于拖到现在吧!
七嘴八舌下,知道女其实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让她一边怕恋爱,一边急成家。
于是突发奇想:感受一下“头疼脑热时候”没人照顾自己的感觉,也看看自己能不能照顾自己!
我对家里人下达命令:不用管我,也不要跟我讲话,需要帮助时候我会提出来!
于是,该上班的上班,该回娘家的回娘家。堵了被照顾的后路,我拖着虚弱的身体呻吟着做着该做的事:煮易消化的稀粥烧水服药大量喝水睡觉……大不了,打车去医院。
还好一天半后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再一天半,身体痛感完全消失。
我挺为自己自豪的,忽然想起孩子小的时候,也有过两三次住院没人知道,自己盯着输液瓶等输完叫护士换液体、掂着输液瓶上卫生间的事情。
顺便说一下,那时候,的车不太好打,输液管没有阻隔空气进去的功能,卫生间也不在房间里,更没有外卖……
在婚姻里时间久了你会发现,那个准备头痛脑热时能倒个水的人并不会常用到,而且不是所有时候都在你身边待命的!
人的弹性很强,需要用到一个人帮助的时候其实有很多,所谓有山靠山没山独担,刚需时,社会服务业又提供了诸多便利,真的需要一个固定的人为自己“端水”为自己负责吗?
说到底,人在生病(包括身心脆弱)时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心理支持和温暖的怀抱。这是心理需求。为了这个可能指望不上的“不时之需”,又有多少婚姻里的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承受着它的巨大“副作用”!而这大部分婚姻的时间里,相濡以沫才是它的真谛。
想到这儿,我给小林补发了一条微信:如果你确信自己能抗住“头痛脑热”时的脆弱,你就能“应付”家里的催婚,否则,不是催婚的问题,而是放下对抗,回来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归宿吧。
在经济独立,服务业发达,社会宽容度增加的当今社会,婚或不婚,不必趋同,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