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会看到或听到一些和教师有关的新闻,让我愈发感受到教育的不公,拿我母亲来说,她如今的工资只是四千多一些而已,虽说是在小县城里,但也绝算不上是什么高等收入了。更不要说那些教龄还没她大的老师了,鉴于这么低廉的工资,他们也只能再寻找出路去给自己谋一份生活。
前些日子我看到了我们那边市里的私立初中的收费标准,最好的那个学校,也就是我的母校一年学费要2w,而我那个时候是4k5 三年。差一点的学校也要一万五以上,在我妈的薪资水准上说,这个学费已经要占到她工资的四分之一,再加上孩子课外班,衣食住行,我都怀疑我妈的工资够不够供养一个这样水准生活的孩子。
肯定会有很多人说,你可以不要去上私立啊,公立不好吗?请把那个吗字去了,剩下前四个字就够了。还是拿我的学校举例,当时我们是分两个校区的,一个是公立一个是私立。师资都是一样的,只是私立的都是各个地方来的尖子生。大家氛围越好,老师就越来劲儿,教的也就越多,良性循环越来越好。而到了公立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现在快慢班都不让分的时候,只能一锅烩,为了迁就差一点的,就只能牺牲好一点的。到最后恶性循环,出来的成绩就要差的多。初三年级统考的时候公立那几个班就没一个能考过私立的。
再说回今年的私立招生,教育局规定要‘摇号招生’,说句老实话,‘摇号’在我眼里基本就是有钱人的游戏,在以前要全部靠考试进门的时候,有钱人都能拖后门进来,不要说现在的‘摇号’时代了,基本就成了有钱人的狂欢。哪怕孩子学习不好,好学校里送一送就是一层度化,等高考的时候再送到国外,自费读个本硕,回来就成了高高在上的存在。
村里的孩子挤破头的想去县里,县里的想去市里,小城市想去大城市。有钱的人就成功了,没钱的人,哪怕再聪明有什么用。每个学生都想追求再好一点的教育资源,可是如果你不肯出钱,那些好的教育资源就只会在你眼前流过。哪怕你出了钱,也要视你的数量决定你的质量。而那些出不起钱的人就只能窝在自己生活的地方,享受着九年基础义务教育。好笑的是,那些要享受基础义务教育的人基本都早早辍学了。只有那些要煎熬着去掏钱接受教育的人,才能一直坚持着读下来。
说到老师,我所知道的一所县里小学,有上百个老师都是没有编制的外聘人员,根本不够用,他们拿着每月500元的工资,你觉得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呢?听说那边最近教师编制又要再削减一点,真是好笑。资本扭曲了我们的教育资源,也扭曲了在这个圈子里生活的人,我们为了钱而生活,也不得不为了钱而生活。说起来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都一样会为了自己活命,而侵犯别人,只不过是方式不同罢了。
所以我总在庆幸自己生下来的早,不用受这种煎熬,也庆幸自己不结婚生子,不用考虑这种难题。那些要在这个泥潭里继续奔跑的人,只能慢慢吃苦了,一回头就是两鬓斑白,入土为安,也不知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