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普洱茶身上的“台湾印记”

普洱茶身上的“台湾印记”

作者: 茶悦APP | 来源:发表于2017-09-27 10:43 被阅读0次

台湾从1995年开始有少数茶人远赴云南茶山做茶,那时候的资金规模小,大多是以个人名义或者三两好友一起到茶山找个小茶厂订制一批茶,生产数量并不大,也没有品牌概念,使用的原料大多是在某山某寨收到的大树茶。直到1998年开始,高雄有个庄先生因为早年经营紫砂壶生意,因缘际会下也接触到了普洱茶。

原本庄先生从香港茶商拿陈年的港仓茶回台作买卖,后来参观了香港的入仓环境后吓了一跳,于是开始有了自己订制普洱茶的念头,然而他并不走邓时海、吕礼臻那一条道,而是直接找广州芳村的叶炳怀先生合作,凭着叶老板的人脉直接与勐海茶厂搭上线,另由叶先生委托云南茶山的收料人上山收料然后拉到勐海茶厂来料加工,这片茶就是普洱茶界鼎鼎有名的“九九绿大树”。

90年末的普洱茶在台湾市场已经慢慢推广开来,但末端市场的畅销并没有反应到前端茶厂,真正赚钱的是中游阶层的香港茶商,勐海茶厂因为面临连年的经营亏损只好接受来料加工的业务,而“九九绿大树”的面市也正逢其时地迎来了台湾茶人向勐海茶厂订制版面茶的时代。

有关庄先生订制“九九绿大树”的故事颇有波折,笔者于去年专程拜访了当年的订制人庄先生并写了一篇《九九绿大树的始末》的口述历史,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翻阅参考,相信读完之后对人生的无常际遇会有另一番的感叹。

但凡一个市场的兴起,除了有广大的买家和卖家以外,宣传媒体的推波助澜也势必为不可少的催化剂。说起宣传,邓时海先生95年所著的《普洱茶》一书无疑起了带头大哥的绝对效果,然而,书本的作用永远只能单向传播,面对普洱茶这么复杂而且水深的新兴产品,光有书是没用的,于是互联网的普洱茶论坛在这个时期便起了大作用。

2000年左右,互联网刚刚在台湾的千家万户中渐渐普及(那时候正是黑金刚大哥大手提电话刚刚过气的时代),有一个叫作“安仔”的台湾网络工程师在自家设了一个网站叫作“安仔艺术笔记工作室”,内设许多子项目,有音乐有印章有诗有画等等,基本上是针对站长自己兴趣所设立的小网站,其中还有一个子板块叫作“茶巅话茶”的论坛。

照理说“茶颠话茶”只是安仔网络规划中的一个小小的子项目,但不知为何却在短时间内迅速涌入了各方茶人和茶商进驻发帖发言,一时间有关普洱茶的相关帖子和发言如雪片般涌入,各种奇怪地说法和观念同时在互相争辩的过程中磨合并且擦出火花,于是乎两岸三地对普洱茶有兴趣的茶人们都有了统一归宿,纷纷集结到此(笔者当年也是此站的常客,还开过几个帖子)。

茶颠话茶这一论坛是火了,发帖量和点阅率迅速增加,但是在主人安仔的眼中,茶颠话茶却成了艺术工作室网站内不折不扣的突发癌细胞,因为发帖数越多大家的火药味越大,商业性也越大,这与他成立艺术工作室网站的理念不合,站长安仔索性在茶颠话茶最红火的年代(2004年)把这个网站给永远关闭了(现在我回想起来,关站除了可惜之外还有一点不可思议,现在的站长恳求各方点阅量而不可得,而当年安仔竟然因为点阅量太大而关闭!)。

所幸,星星之火一旦燎起就难以覆灭。台湾的茶颠话茶关站后,对普洱茶有兴趣的茶友们立即转战两岸三地各个替代论坛,借着网络双向交流的特性,一步一步的构建起普洱茶体系那坚实的理论塔。

时间来到2003年。普洱茶在台湾经过多年的推广已经成为茶界显学,但是这时候台湾的茶商遇上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拿茶必须经过香港茶商,因为当年普洱茶主流是港仓茶,而香港茶商很厉害,他们靠着手握港仓技术而紧抓货源,除了卖茶不大方,而且卖一次货涨一次价,这可让台湾茶商受不了了,于是酝酿着如何跳过香港直接上云南拿货源。

上云南拿货源不难,但是当年的主流是入过仓的陈韵老茶,绝大部分茶人根本不接受苦涩难耐的不入仓新茶,于是,一次极为成功的“纯干仓茶最好”的宣传战就此开打。

首倡“纯干仓最好”宣传战的开路先锋应该是石昆牧先生,他利用当时的网络知名度到处传播这个理念,同时与郭再添先生合作,由郭先生拿下勐海、下关两大厂的货源(郭先生后来成立飞台公司并拿到下关茶厂的总代理),并且到大陆各大城市宣传普洱茶种种的好,于是,从云南出产的新茶可以不经台湾便导入大陆市场,另外原本只流行在台湾和香港的普洱老茶也慢慢地借势回流大陆各城市,一举两得,而香港茶商也因此役失去港仓优势而渐渐式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段“纯干仓好”的推广期中,两大厂茶无疑是最大赢家,当时两大厂茶产品的销量极佳,没过多久两大国营厂分别宣布改制重组为民营茶厂,而台湾茶商这时候虽然大力宣传纯干仓好,但是心底对其宣传效果还是有点犹豫的,于是开始转而炒作大树茶,因为大树茶并不像厂茶刚出厂时的苦涩难耐,不必等待越陈越香的不确定性,于是改口“大树茶现在好喝,放老了更好喝”的宣传口号,大举在市场上攻城略地,而云南原本荒无人迹的各大山寨也成了摇钱树满满的名山宝地了。

纵观普洱茶史,在1995-2005年这段时间,台湾人无疑拥有绝对的普洱话语权,虽然台湾不产普洱茶,也不具备香港入仓技术,但是台湾人凭着一股热血劲头,认真地买卖普洱,研究普洱,建立普洱体系,发扬普洱优点,宣传普洱好处,靠着点点滴滴的努力,把普洱茶这种原本只流行于港粤地区饭馆茶楼的低级饮品一举改头换面重新包装成“能喝能增值的古董”,从而让它站到了大陆茶市场的明星茶品,这一点成就台湾人是功不可没的。

但是历史总是后浪推前浪,当台湾茶商辛苦建立的普洱体系和推广手法被广大的内地茶商接受并且吸收应用后,渐渐地就没台湾人的事了,毕竟这是大陆的普洱茶,这也是大陆的内销市场,台湾人只是正逢其时地从外面插了一把子手,小赚了一点钱,然后只能撒手,从此让内地茶人取得普洱茶的话语权和继承权。

虽然台湾人对普洱茶的影响力渐渐式微了,但是改变了普洱茶历史的痕迹却处处犹存,而且已经内化到整个大陆的茶界,成为挥之不去的台湾印记,例如台湾人泡茶所使用的紫砂壶,现在成了泡普洱茶的标准配备(新茶使用盖碗,老茶使用紫砂壶),例如公道杯的广泛使用,例如茶人服的花样百出,例如现代茶空间的标准摆设,例如层出不穷的茶艺表演,还有评论普洱茶优劣的口感标准(香甜甘醇滑之类的),当然还有普洱茶各级体系的建立。

以上各种台湾印记都已经深深内化为现代普洱茶元素当中,成为普洱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章来源:茶悦APP战略合作伙伴《普洱杂志》

相关文章

  • 普洱茶身上的“台湾印记”

    台湾从1995年开始有少数茶人远赴云南茶山做茶,那时候的资金规模小,大多是以个人名义或者三两好友一起到茶山找个小茶...

  • 同胞情谊 友好往来

    【台湾普洱茶协会到云南省普洱茶协会考察】10月16日下午,以许怡先会长率领的台湾普洱茶协会一行来到昆明和成国际大厦...

  • 定了!正皓茶“刮风寨”即将上市预售,Ta最大亮点就是…

    在普洱茶的产区中,“易武”可以说多年来稳居普洱江湖宝座,易武茶自古至今在普洱茶历史上都是一个无法磨灭的历史印记。 ...

  • 刘素说茶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台湾茶人》

    茶事同盟 说茶《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台湾茶人》 首先,应充分肯定台湾茶人在普洱茶文化领域的建树和做出的卓越贡献。...

  • 陈洋今日共修

    喝茶,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尤其是普洱茶。在普洱茶身上,你会发现天气、气候的变化竟然会让普洱茶的味道有所不同。同一款...

  • 一次足够

    当又一个百年普洱老茶“同兴号”被廖义荣先生分享出来的时候。 我。 醉了。 被茶?被普洱茶?被普洱茶人?被台湾大友普...

  • 我是谁

    梳理身上的标签,数数身上的印记/ 结果却无法证明/ 想知道本性何在,还有前世,前前世...

  • 宝岛台湾之N抹印记

    近三个月的精心准备,各种攻略查阅、行程规划、路线图设计,终于在祖国母亲生日的前一天开启了我和老婆满心期许的台湾之旅...

  • 🍀【主的印记】

    圣经: 【加6:17】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 引言: 耶稣的印记就是每个基...

  • 《有钱人不一样的财富印记》读书笔记:如何清理你的财富印记?

    《有钱人不一样的财富印记》这本书由台湾的城邦读书花园出版,作者是美国的金卡洛斯博士,他独创了世界知名的财富印记管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洱茶身上的“台湾印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gy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