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族主义or文化世界主义?
当涉及到文物的问题时,从宏观来看,应当要考虑这三个原则:保存、真理和获得。
1.保存:我们该如何更好的保护文物及其传达的信息不受损失?2.真理:即对知识的求索。我们该如何更快地搜索人类过去的有效信息,感受到“文物及其信息所传达的历史、科学、文化和美学真理”?3.获得:该如何确保文物能更好地被学者获得以供研究,被公众获得以供教育和娱乐?
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馆,它们是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馆,也就是“百科全书式博物馆”,其任务是:
“我们努力获取普遍的知识,为我们的同胞带来爱和彼此之间的宽容,认识到无差别的道德感其实要比针对具体事物的道德感更为崇高。”
简而言之,就是博物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文物,供世界各个地方的人共同欣赏,感受各种不同文化的魅力。
那么,这些文物来自哪里呢?可能是通过正规交易购入,可能是通过非法交易购入,但大部分,是在殖民统治时期掠夺而来,这当然就会引发关于文物的归属着是谁这个争论了。
真正的艺术是普世性的,它无关乎国籍,无关乎时代。
但是,人是感性动物。我们之所以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信仰,我们对祖国有共同的热爱,。
那些遗失在海外的文物,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非常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没有办法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远离自己的故乡,流落在外。
文物有着很强的地域文化属性,它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是世界的。
【1】约翰·亨利·梅里曼.国家与文物.1995
【2】狄德罗.百科全书.18c60s中期.第七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