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重读一本书,叫《当下的力量》,它曾经在情绪处理上给了我很多启发。
说到情绪处理,书中强调人要学会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觉察情绪。好比你因某事愤怒,常规处理方式是针对要如何消除愤怒的情绪,或如何让自己不发怒等等。
现在从理性角度给大家分析下发怒的几个过程:
第一步:有个触发源(比如某个人或某个事情引发的导火线);
第二步:然后是你自己对这个触发源的重要性判断,思维判断;
第三步:最后才会触发出你的情绪。
若按照如上顺序,可看到我们常规处理方式,不管是消除情绪还是控制自己情绪不伤害到别人,都是从第三步来做处理,当然也有写爱抱怨的人,一味将问题怪罪到第一步的触发源。但外在很多东西都是无常,你没法控制,即使不是A触发源,后续也可能是B触发源,防不胜防。
那最好方式是从第二步着手了。这就可以引用《当下的力量》中一个概念,叫观察者,你就是你自己的观察者。
有些在第二步上采取的措施,是从思维层面来应对,一般认为不同人的思维反应造就不一样的行为结果。于是有了应对触发源时,我们应该要积极正面去思考它,这确实也是种处理方式,但一般人思维都根深蒂固很久,很难去动摇它。
但也不要失望,以观察者身份来对应,可以更好去迎接挑战。观察者身份简而言之,就是事情发生时,你要回归到当下,去觉察你内心的想法和情绪,但不做评价和批判,只是静静看着它就好了。有些人可能会惊讶了,难道我在发脾气我也只是静静觉察吗?不做任何制止吗?对的,的确如此,因为情绪是消除不了的,我们要接纳它,学会去驯服它。如同一匹野马,我们如果能做到更好驾驭它,最好方式是给它一定的空间,但我们有根绳索牵引着它。
不过有些人即使生气了也没那么快反应过来,那也没事。可能第一次你是生气后1天才反应过来,那么没事,你就觉察到自己这个行为就行,然后观察此刻内心情绪是怎样呢?慢慢地训练,下次也许你情绪爆发后几分钟就能觉察。再慢慢的,可能你有生气的念头萌生时,你就已经觉察到,觉察后你自然就不会让它爆发出来,造成生气的情绪结果了。
长久下来,你的觉察能力提升,你也慢慢更能回归到当下的时光,不再被无意识所牵引。其实情绪不恐怖,更恐怖的是你无意识下产生情绪,可以想象下你就是那个被操控的木偶,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戏剧,但不能掌握自己人生,以为自己是人生的主宰者,殊不知一直在舞台被操控着。
所以培养觉察意识,活在当下,是我们找回意识最好的方式,也是我们把握人生主动权开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