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验世界无力拯救自身——细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

经验世界无力拯救自身——细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

作者: 小洛与鞋带 | 来源:发表于2024-02-17 19:47 被阅读0次

“康德之桥”是这样的:如果你要真正进入哲学,不通过“康德之桥”是不可能的。

试想面前放着一个苹果,你可以看到、闻到、摸到,如果没有旁人的话还可以咬一口,尝到,并且听到牙齿切割的声音。如果我问你所感受到的苹果就是真正的苹果么,你一定会奇怪的看着我,就像人们一听到什么人在学习哲学常常透露出的眼神一样,因为对方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纠缠不休,如同不受人待见的苏格拉底一样——顺便说一下,不同于柏拉图、格劳孔这些美男子,此人是个丑男——是个怪人,没什么正事儿,就是聊天,让你下不来台,让你以为自己以为的其实是错误的。谁会喜欢这样的人,反正我不会喜欢。

回到苹果,我们仍然可能甚至有必要提出一种疑问,如果说人有第六感的话,会不会发现苹果具备五官所没有发现的形态、性质、功能或是作用。另一种智能生物可能具备十种感官,或者它们不需要感官,只要和苹果待在一起就能获悉对象的全部特性,如此认识到的才是真正的苹果。这种设想提醒我们:人所看到的苹果和真实的苹果之间,可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鸿沟,进而推广到人通过感官对所有外部世界的印象可能都不完全是外部世界自在的样子。如果对这个结论稍微有些认同,恭喜你,开始进入康德关于现象界本体界的区分,这个区分正是康德认识论的基础。

现象界正如我们感官到的苹果,本体界存在的是真正的作为自在之物的苹果,后者是现象的苹果的基质,它刺激人的感官,人继而依靠一种先天的纯直观(空间和时间)和范畴(实体性、因果性、相关性等)对其进行整合,形成知识,于是我们有了一些经验:苹果是甜的,有的是脆的,能够补充某类营养,籽不能吃,等等。

认识的过程也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这样的提问来引入:譬如说,有的人看到新闻说某某地方一架飞机坠毁,于是决定终生不坐飞机,因为太危险了;另一种人则认识到,航空旅行的事故率有多少多少,火车、长途客运、航运的事故率有多少多少,相比而言,怎样怎样,所以飞机仍是较安全、便捷的通行方式,可以坐。

前者对事物的判断是经验的方式,就好像有人听说某个健康的人突然生了不治之症,没有几个月就花了上百万,于是决定除了攒钱以外什么事都不能干,不能旅游,不能买车,孩子不能留学,不能有所谓“多余的”消费,因为说不定哪天自己或者家人也需要花个上百万治病;还有的人坚决住在六层以下,万一电梯坏了呢?万一发生地震呢?万一水压不足洗不成澡呢?对对对,都对,不过这是经验的方式。后者的判断可以说运用了一些先验的范畴,肉眼可见的至少有因果性。你会争辩说前者的判断中也有因果性,但还没等我反驳你就会意识到那是一种虚假的因果性,按照此类说法,生活寸步难行,没有所谓的知识,一切听天由命,当你以为住在六层就安全的时候,也许地震的烈度不会如你所愿,也许恰巧施工方最粗心的楼层就是六层,也许你遇到一个不对劲的邻居……经验世界的特征就是偶然性、可变性、不确定性。只有承认在经验世界之上,我们具备某些认识世界的先验的东西,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否则只能是在经验的杂多中滚来滚去,有人说盐要缺货我就赶紧买点,有人说西医好我就看西医,又有人说还是中医好那我还是相信中医吧,如此等等。

谈到这里就涉及到康德哲学中几个关键名词——先天、先验、超验、经验,搞清楚它们的确切含义是学习的前提。

首先,先天、先验、超验,都是经验之上的东西,区别在于前三者具备普遍性、必然性、客观有效性特征,后者的特征则是偶然性,显然不论是认识世界还是实践活动都需要前者,因为只有普遍必然的东西才有规律,才能在所有人身上、所有时间纬度上施行。

先天:包含先验,但并不指向认识能力。形式逻辑是先天知识而非先验知识,因为它不关心对象。“飞马会飞”在逻辑上没有问题,在内容上就会产生疑问,因为经验世界没有飞马这种东西。

先验:字面意思是先于经验,它的本质特征隐含在字面意思之下,即只能运用于经验。先验因此指向认识能力,指向经验,它是在先天成分中加入了认识论,思考先天知识的来源和如何适用于对象。因果性就是一个先验的范畴,将因果性运用到经验中——例如对运输形式各种概率的分析判断——就是先验运用。

超验:字面意思超出经验。超验在认识论领域只能有内在运用,它引导经验走向完善,是条件性而非构成性原则。超验类似一个技法已经小有所成的书法爱好者,老师不会在技术层面对他再有所帮助,而是在“道”的层面引导他进入高一级甚至终极层次。超验的东西就像爱因斯坦晚年追求的统一场理论,因为认识的本性总想将万事万物归结到第一因上,超验引导科学追求这个第一因。但超验真正的运用在实践领域,道德领域,只问正确,不问经验能否到达。当一个人为了正义的事业舍生取义时,经验要求他活下来,这符合人的求生本能,但超验的理念引导着他,让他为了某种正确甘愿放弃生命。

自由、上帝、灵魂这类理念如果运用于经验,只能是引导经验追求一个终极,一个统一,如爱因斯坦的工作。你不能通过“上帝能否制造出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这类问题来否定理念的存在和超验运用的正确性,因为因果性、实体性这类范畴只能运用在经验世界中帮助我们形成知识,上帝在经验世界之外,它可以思维,不可认识。

经验:即经验知识,它包含先天的东西,是先天对感官到的杂多的整理、综合而形成的知识。

不知道你对康德有没有一点认同或者想要深入的感觉,因为那些先天的、先验的、超验的东西如此迷人,帮助我们应对这经验的世界,因为经验世界无力拯救自身,康德给了我们希望。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相关文章

  • 《人性论》说了什么

    一、与《人性论》的缘分。 《人性论》是我在阅读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之后开始阅读的。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

  • 每天一点点_001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十一篇关键的字眼: 斐德洛的思考方式、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古典与浪漫、科学方式、经验主义...

  • 机器学习真的是人类自己的算法,不是什么super算法

    不管是王阳明的心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都在追求世界的本质。他们都知道我们眼里的世界只是大脑给我们呈现的世界,并非...

  • 钱立卿:弗雷格与希尔伯特的几何学基础之争——兼论胡塞尔对几何学起

    来源:《世界哲学》2015年第2期 导言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开篇就谈到了算术与几何命题的先天综合特征,尤其对于...

  • [Page-A-Day] 12/100 摆摆 《不疯魔,不哲学》

    文摘: 为论证纯粹理性的不足,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列举了4组二律悖反: (1)正题: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在...

  • 了了

    我已无力 白活一场 我已无力拯救自己 无力拯救你 我还年轻却也将死 死于这个世界的原因 我不想抗战与之世界 我已将...

  •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最近我读的是第一本批判,理解什么是感性,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先验: 通过对外界刺激,感觉,来获得表层的表面现象。如果...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读纯粹理性批判,发现必须要有哲学基础啊,讲真我看不懂(想想自己高中好歹是个理科生,虽然哲学当初上过几节课,但是忘光...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感性是我们通过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形式直接认识世界的能力。 知性就是用普遍的概念,去整理感性提供给我们的那些具体的经验...

  • 第23节 纯粹理性批判这门科学是什么?(导言)

    一、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门科学 康德是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形成了一门科学。这门科学研究包括先天认识事物的一些原则,还有如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验世界无力拯救自身——细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kp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