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种只有我们自己处在“问题区”的情况——本来孩子挺正常,但我们不爽。例如:孩子吃完晚饭各种磨蹭,玩具全收了,几只铅笔还能当小棍儿玩儿,9点了还没做完作业,我们忙完各种事情,推门一看:
大吼给孩子带来恐惧,却无法传达我们的内心A:直接就火了:你怎么回事儿!连几支笔都能玩儿这么久?到底想不想睡了?!你连这点儿作业还要做2个小时,磨磨蹭蹭的,这么不专注,以后能做什么?!
孩子立马哭了,我们心里更生气,怎么抗挫力这么差呢?但稍后平静下来会觉得自己骂过头了,甚至自责,然后再以各种其他形式,补贴回来,例如,道歉,买玩具、等等。
看着她们哭,我们也内疚B:我们已经开始大声说话发泄,当半路意识到情绪失控,但又无法理性解释时,可以把情绪以不责怪孩子的方式,表达出来:“我很不开心,超级不爽!我想一个人静静的待会儿。”过会儿,等自己情绪缓和下来再和孩子分析为什么我们生气,为什么会焦虑。
C:还有一种可能,很生气,但是还能够理性表达自己,说明道理,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方案:“我真的很生气,我生气是因为担心你没有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担心你一直晚睡,抵抗力下降,就会很容易生病的。你还记得上次发烧么?”这时候情绪一般就缓和下来了。可以展开PET的“第三法”,和孩子共同讨论解决方案。这一点看上去美得有点儿不真实是吧?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但当失败了N次后,一般是我们大人情绪先失控,终于开始奏效了。
ABC都是我经历过的,常常会混用,完全看当天的修行状态。A的频率在降低,B用的最多,C偶尔用出来,我自己都觉得惊喜。
情绪冰山表达情绪,其实是一种内心强大表面示弱,我们这一代人不习惯,说大了,整个东亚文明都不鼓励表达个人情绪。所以我们会压抑住情绪的语言表达,直接指挥甚至是指责孩子,而孩子极容易把错误自我归因,即使不是他引发的,例如,父母的争执,他会认为和自己有关,他的自信心会被消磨。
我们也是这么长大的,长大了情绪就像被蒙了一层冷却的岩浆,自己看不见,却无法控制的爆发。对外人都无比亲和,对家人却难自已。发现是第一步,表达是第二步,平静是第三步,然后才是理性。孩子们也会从我们的行为中学习。
还在学而时习中,欢迎跟帖评论,分享你的经验。
清泉
2016.10.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