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贝弗利·波特说:典型的职业枯竭是,你有工作能力,但却丧失了工作动力。常见表现包括:觉得工作索然无味,毫无意义;觉得自己筋疲力尽,已经油尽灯枯;厌倦工作,缺乏明天去工作的动力。
波特认为,导致职业枯竭的原因可以归为两类:无助感和习惯化。无助感是指一个人觉得丧失了对自己工作的掌控感,觉得是领导、对手或其他外界因素控制了自己的工作进程和收益,从而失去了工作动力;而习惯化是指一个人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工作程序,最终被厌倦击倒。
我想,任何工作都会有枯竭的现象。实际中不会有绝对的控制权利,多少都会听名于领导、客户,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我们的工作也不会天天都是新鲜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类似的事情,天天在做。
比如以我的岗位为例,我们的工作中有一部分事情是数据提取。业务同事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当现有系统数据满足不了需求的时候,就会进行人工提取。提取这个事情,是职业枯竭最严重的地方。首先,没有权利空间,因为提什么,这个业务基本上都已经定了。其次,比较重复繁琐,会有源源不断的数据提取需求。因为有很多数据,这次用完之后,很可能下次就不会再用了,所以无法固化。
但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我们能做的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建立和这件事情的联系。数据提取的完整流程为:
1、分析需求,明确目标,要统计哪些数据项。
在需求理解阶段,能更好地理解业务背景、业务目标,从数据方面给出更好的能帮助决策的数据建议。
2、数据源准备,进行数据统计
这一阶段可以加强基础数据源的整理,保证可快速准确的进行数据统计。
3、数据结果核对、结果发送
利用现有数据源进行数据之间的验证,并将数据结果发送给需求方。
4、数据利用,辅助决策
最后一步是对数据结果的使用,帮助解决业务上的问题,从而产生价值。
如果我们每次数据提取,都能有新的发现,总结,优化,那也算是为自己争取了创造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掌控着数据提取的速度、数据的准确性、最终结果的应用程度。为枯燥的数据提取赋予了创造新的色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