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在工作时间看了一篇文章,复制其中觉得有道理的地方发给自己的微信保持,结果误发给公司领导。
第二件事是:虽然穷尽极力地去养护可乐的身体但仍然感觉于事无补,我在照料他的过程中充满了怨人忧天的情绪。
第一件事,自我反省,仍是“养心需在事上磨”的缺勤实例,我一直把工作和自己的精神世界区分为二,在工作上态度不端正,这是我要修正且注意的,其次是:养心一定要在事上磨炼,因此,务必要在工作上惟精以上达至“惟一”之境界。
第二件事上,因为养护可乐身体的不如意状态,我突然领悟了王德峰教授的那句话:现代的人把手段当目的了。对我们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去体现生命本真的情感——这是我们所有人来到这世界上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上天会给我们各种现实:日常生活,工作,应对疾病,等等。养好可乐的身体其实只是我修心至诚的一个手段而已,而养好可乐身体的方式其实有两个层面:1)见识之知 2)德性之知。我的问题在于,我以为自己在术的层面已经穷尽了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做的一切事情,但是仍然没有调理好他的身体,因此我把这种不如意发泄到了可乐身上,以至于对他很多恨铁不成钢之意,但其实,这正是考验我“德性之知”的时候了,我是否能够在尽心尽力之后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呢?这便是考验。如果我尽力了,而可乐的状态依然不太好(他的身体总是脆弱、他自己也根本不在意身体的状况、不愿意学习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那么我仍然应该用平和、耐心、以及充满爱的方式去对待他,面对所谓“不如意”,心中做到无忧无惧,无怨无悔,如此就真的锻造了自己的“德性之知”了。
人在这世上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过是为了磨炼自己的心,让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当我们记起这个终极目的的时候,那么一切的行为在忠于真心的前提下就都可以做的心安理得了,而不会陷入把手段当目的、对手段耿耿于怀的假象里。
所以,总是记得审视自己的生命情感是否本真,总是记得一切都不过是借境练心而已,如此,则不会偏离自己的本心。
当然,昨日我也突然领悟了《道德经》中的那句:咎莫大于欲得。一个人无私欲之求于他人、自然能够遵照自己的心中之理而行,倘若陷入私欲之中,便如水中浮萍,何以有根?因此,一件事的动机源于“私欲之求”,这便是一个人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推及目前我自己的处境、以及公司的处境,不吝为此阶段最真实的生命感悟。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6983/8d99ed3c3144ac4e.png)
写于2024年3月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