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文/韩月娥
【学习目标】
1.深入学习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及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主旨及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学习难点】
学习用设喻讲述道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
(邹忌委婉地规劝齐威王接受建议;讽,委婉地规劝。)
2.《战国策》主要记录什么?
3.用“比较辨析”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编拟一组“一词多义”练习。
(方法:先在文中找一个字,特别是在课文中出现多次的字,把这个字圈起来,和另一个含该字的句子合起来,你们就发现一组练习了。)
于: 欲有求于我也( )
皆以美于徐公( )
皆朝于齐(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朝: 朝服衣冠( )
于是入朝见威王( )
朝于齐( )
谤讥于市朝( )
4.辨析下面近义词的意思:
讽( ) 谏( )
刺( ) 谤( )
讥( )
二、故事导入:
1.激发兴趣:
齐威王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和两个成语故事有关:一个是“一鸣惊人”。据说齐威王继位之初,沉迷于酒色,不理国事,国家很乱。他有一个谋士叫淳于髡的,找到一个机会跟他说:“大王,咱们齐国有一只大鸟,飞到王宫的庭院里已经三年了,这只大鸟不飞也不叫。”齐威王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说道:“你等着看吧——这只大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强盛。(“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另外一个成语就是“门庭若市”,现在大家根据课文内容讲故事,讲述的要求是:简洁地讲,不要复述课文的整个内容,故事讲出来了,就说明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2.学生讲故事。
三、研讨、交流:
1.生大声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中有哪几个关键字牵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现着人物的特点?
(“思”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化,正是有了”思”,才有了”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从而突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
“善”字,是课文内容最为关键的深化,引出了全文的高潮,同时表现了齐王的贤者形象.)
2.你认为邹忌、齐威王各具有怎样的美德?
邹忌: (1) 善于思考,从一个生活的细节中,发现了振国兴邦的大道理。
(2) 有自知之明,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
(3) 批评别人讲究方法,讲究策略。
齐威王: 胸怀宽阔,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3.邹忌讽谏齐威王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1)邹忌从自身生活的小事设喻,运用委婉的说法,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2) 讽谏成功原因:
A、看准了当时的政治需要,有极强的针对性.例如,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齐威王受蒙蔽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邹忌从偶然的比美中省悟出来的.
B、善于揣摩国君心理,使国君乐于接受.例如邹忌把过错归于众人的”私王””畏王”和”有求于王”.
C、运用委婉的说法.
4.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但有更多的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请你举出这样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
正面: 魏征---------------李世民
诸葛亮-------------刘备
曹刿--------------- 鲁庄公
反面: 比干---------------商纣王
伍子胥------------吴王夫差
屈原 --------------楚怀王
四、拓展延伸:
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2)威王的纳谏给我的启示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良药苦口利于行,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