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短暂的反感情绪,回归事件本身,寻求根本解决之道。
首先,我查看了孩子的听写,了解了处罚规则。
原来,错一个字抄写一遍,结果一首诗21个字没写,诗人名字还有个拼音,于是总共22个字有问题,于是需要抄写整首诗22遍。
这是儿子的逻辑,是他根据老师的说明得出的结论,我个人觉得尊重他的理解。
但是时间很晚了,对孩子来讲不合适。于是,把孩子晚上在做的事,和已经抄写的部分,拍照发给老师,并咨询剩下的能否明天再处理?
作为老师,看了听写情况,其实相对清楚,是老师没有想到还有我儿这样的听写个例,以询问的方式咨询老师,是在表示尊重,在老师给出指导意见后,再灵活处理。在未收到答复前,给孩子打劲儿,不泄气。
没多久,老师就回复了,果不其然,就是没留意到还有这样的个例,并且表示,赶紧睡,写几遍会写就可以了。
儿子正在埋头苦干,如果直接这样描述,对孩子来讲,或许很惊喜,但或许会降低这次事件的教育效果。
于是,趁着孩子刚写完一遍,跟他说,『有个好消息,老师刚刚告知,你这种情况,写了这么多遍了,如果能正确默写出来,剩下的就不用写了。要不要试试?』
本来感觉很累的小家伙,一下子坐得更端正了,写字仿佛更有力了,赶紧把之前抄写的部分,搬来各种纸张挡住,开始最后一次默写。果然,很快搞定,高兴惨了。还表示要谢谢老师,说自己以后会更注意,少犯错。
又提及,老师表示太晚了,赶紧入睡,入睡慢了,可能明天要让补回来。这话一提,我天,我就去个厕所的功夫,回头一看,直接一动不动,没了响动。虽没完全入睡,姿势摆足了啊。
个人感觉,这件事情的处理还算完美,但是遗留了一个隐患,那就是,会让孩子把做作业当做惩罚,甚至把学习当做惩罚。
这是个很大的隐患,偶然还好,经常为之就不妙了。希望,少遇到类似情况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