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
——胡适先生
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日前已经将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至70岁,日本网友炸锅:“这是让我们工作到死?”,日本的银发上班族已经成为常态,现在看来,对于“终身工作”这个问题,日本已经不是随便说说了。
我国也正在步入长寿时代,这一代中年人到老的时候说不定就赶上了退休年龄延长,保险规划刻不容缓。
人到中年就是从一个深坑跳到另外一个深坑
春节前被朋友安利了一本书《百岁人生》,这是一部关于人类过渡到长寿时代的生活规划指南。书中讲到21世纪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岁,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位百岁寿星。长寿时代的来临,政府已经有所行动,比如延迟退休,鼓励二胎生育;而我们个人而言,要过上幸福而高效的长寿人生,身份、选择和风险问题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提到中年,不知道在您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汇,焦虑脱发?保温杯泡枸杞?健康警报?中年失业?
总归感觉头顶上有片乌云遮住,让这些中年人有点呼吸困难,焦躁不安。这里的中年我们在印象中一般年龄段在45-59岁,但根据实际情况显示,符合中年危机症状的年龄基本可以提前5-10岁。高额的房贷、父母医疗风险的担忧、有品质的子女教育,这三座大山让我们隐隐感觉到,人生没有保险,活着就是冒险。
长久以来,我们过着受教育、工作、退休养老的三段式人生,第一阶段,受于父母的良好庇护,最重要的任务目标就是学习,没有过多财务负担的担忧顾虑。
第二阶段,工作、买房、结婚、生娃,第二阶段上半场还偶尔可以依赖父母的积蓄,分摊一些房子首付,同时父母身体尚可,可以帮忙带带孩子,自己更多专注于工作即可;下半场陡然转变,随着年龄增长,父母的身体表现出明显的下滑,父母这一代没有完善的商业保险,小毛病尚可通过医保、农保解决一下,但应对大病只能是吃老本或依赖子女来解决。
面临孩子的教育问题,置换学区房又将面临新的房贷,刚从一个坑爬出来又掉进另外一个深坑。面对愈发残酷的职场竞争,不断的学习充电提升自我竞争力,害怕和老板的一次谈话会成为一段职业生涯的告落,不敢生病,也不敢提自己生病,每天睁开眼身边都是自己需要照顾的人,而自己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有一种累叫“人到中年”。
第三阶段,工作几十年,总算可以图个清静,可以过下自己的生活,旅旅游、和朋友间喝喝茶、做下公益慈善,弥补下之前的小遗憾。可现实告诉你,您想多了......退而不能休,退休后面临新的挑战,做饭、带娃、不生病,生了小病抗一抗,生了大病,就看自己过往存的老本了,起码不要成为子女的负担。
三段式人生基本就是按照命运套路出牌,唯一不希望的是提前亮出自己的底牌。随着长寿时代来临,我们是不是可以打破命运的魔咒,借助科学合理的规划,尤其是目前中年人的保险规划,将刻板的三段式人生顺利过渡到丰富的多阶段人生,幸运之轮从此开启。
保险填坑-跨越三代的统筹安排
保险可以很简单地解决我们两件事:年轻时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时拖累你生的人。既然谈到规划,就是一个跨越家庭三代的全面统筹安排。父母、孩子、夫妻的保障都必不可少。
▎首先对于父母的保障规划,重点可以考虑两方面
1. 父母的意外伤害保障。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出现日益衰退的情况。跳广场舞扭伤、公园晨练受伤、浴室滑倒、上下楼梯摔倒等意外多发,而且一旦发生,老年人的身体康复需要一个非常长的周期,同时还很容易引起一些其他的并发症,需要专人照顾。现在有的保险公司的意外险最高可以保障到父母80岁,给父母建立一份意外保障,相当于给父母一个隐形拐杖,陪伴父母慢慢变老。
2. 父母的大病医疗险或者癌症医疗险。父母这个年代一般除了医保外,没有重疾等其他补充保险保障,退休后公司的员工福利保险也没有了。再去买重疾险,保费会相对较高,而且买到的保额相对不高。但疾病风险剧增,可以考虑给父母做大病住院医疗险的规划,如果有三高情况,可以选择专项的癌症住院医疗险,核保相对宽松,同时把发病率最高的风险转移出去,照顾好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才能更安心的投入到工作上。
▎中年人自己,也不能掉以轻心
中年人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同时也是精神支柱,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逻辑维度:
1. 家庭百万医疗险。目前国内生病后两大难题:看病贵、看病难。大家都有医保,为啥生病了还要借钱众筹或是卖房子,这和我国的医疗制度相关。我国的药品目录总共19万多种,但真正可以纳入医保体系可以报销的只有1.4%,也就是只有2000多种,剩余的都要自费解决。
但往往这些自费药才是真正救命的药,医疗品质就代表着活下来的希望。所以在医保之外,趁身体稳稳当当时,提前建立一份可以扩展至社保外用药的医疗险,也就是目前网红的百万医疗险。
在这里带大家划几个重点,因为医疗险都属于1年期短期保障,但有些大病比如癌症还需要后期的放化疗,还有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保证续保非常重要(承诺续保不等于保证续保)。关注免赔额,百万医疗一般有1万的免赔额,为了弥补这1万的缺口,建议通过普通医疗险做个补充,做到无缝对接,或者选择免赔额相对较低或累计免赔额的百万医疗。
关于报销医院范围,一般指的是国家二级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部,不含特需部、国际部。现在有的逐步放宽至二级或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或是放宽至特需部、国际部。
毕竟人生病了,好的医疗环境非常重要,住在7、8个人的普通病房里,可能某一天同房的病友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自己心里顿时万马奔腾。针对看病难的情况,最好选择医疗险附带专家预约、手术协调、心理疏导等增值服务,因为生病了第一考虑的可能不是医疗费有多贵,而是托关系找最好的医生。针对企业主或高级白领资金量充足的客户,可以考虑高端医疗险,覆盖全球医疗资源。
2. 寿险。这个概念可能大家日常中听到的比较少,大家更多听到的是重疾险、医疗险或是意外险。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短期显性的因,而往往忽视了长期可能导致的果。
如果说保险是对于家人的爱与责任,那么寿险是最能体现这个价值的。寿险分为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寿险就是补缺口,补房贷缺口、父母医疗缺口、子女教育缺口,如果预算不足,建议先补充定期寿险,这个定期指的是家庭责任重心期。为什么把寿险放在第二位,前端的医疗险虽然解决了我们生的可能性,但限于医疗技术发展,有些疾病的死亡率还是较高的,不仅带走了人的赚钱能力还可能留下一笔债务,为了避免钱花了人也走了的尴尬局面,寿险就是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把重疾比作小偷,那么死亡则是强盗。对于有一定资产的客户,可以考虑终身寿险来做整个财富生命周期的传承及规划。
3. 重疾险。现在市场上百分之八十主动来咨询保险的客户,基本都是关注重疾险。主要原因归结于两点:要么家人生病了,花了很多钱,心疼了,觉得自己也要提前规划,不要成为家人的负担;要么别人生病了,朋友圈里天天众筹轻松筹,心不安了,别哪天这事儿也落在自己头上,买份保险买份心安。
但大家更多是把重疾险当成了医疗费用保险,觉得买个三五十万就可以了,因为生病了,这么多钱也看不好,基本也不用看了。这里存在一些认知误区,目前重疾险是按照合同约定达到重疾的赔付标准进行相应保额赔付。
比如用大家最常见的癌症举例,要来保险公司进行索赔,保险公司一般会需要明确的病理报告,而这个病理报告一般是医生做完手术后才会有。从重疾险的起源来讲,重疾险定义为“生病期间的收入损失保障”更为合理,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带薪休假”,医疗险解决看病的钱,重疾险解决养病的钱。重疾险保额一般为3-5年年收入。要尊重保额优先原则,长期重疾+附加定期重疾组合搭配。
4. 年金险。我们目前的三段式人生是25岁前接受教育,25-55/60岁处于工作赚钱阶段,55/60岁后属于退休阶段,目前的退休后的生活差不多在20年左右,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工作的35年攒够我们退休20年要用的钱。
如果现在退休,自己的储蓄加上国家的养老保险,可能还可以过得去。但随着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延迟退休是中年一代都会赶上的事情,但延迟退休除了延长我们的工作年龄外,更多是我们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也被延迟,到2035年国家的养老金将会被用光,辛辛苦苦交了几十年的钱,发现自己领不到,更悲惨的是退休后可能还要活40年,多出20年的养老金缺口从何而补。所以在目前还可以有赚钱能力的时候,应该提前规划一份年金计划,早规划,享受年金的正向回报,同时享受复利带来的周期增长。
▎孩子的这几种保险必不可少
孩子自呱呱坠地就成为一家人的关注焦点,走路怕磕着,平时怕生病,也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所以尽自己最大能力从小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要完成以上父母的心愿,几个保险必不可少。
1. 少儿重疾险。目前少儿白血病高发,六七十万属于基本医疗费用开支,所以相对应的少儿重疾险保额应该在这个额度之上,同时还要考虑孩子在生病期间,父母照顾导致收入上的损失。所以有条件可以配置终身长期的重疾险。如果预算不多,可以考虑长期重疾+专项的防癌险(少儿白血病一般会额外赔付),或者通过消费型的重疾险补充。
2. 少儿意外险。小朋友这个阶段对很多事物有好奇心,容易好动,难免发生一些磕磕碰碰,所以一份意外伤害险呵护茁壮成长必不可少。
3. 少儿教育金。子女教育和养老金一样,是刚需,也是父母的责任目标。所以这个最好选择在一个安全的账户,在此基础上有适当的保值增值,同时一定要加上投保人豁免,这就相当于又加了双保险。
人生在世,生命最可贵。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一位蚂蚁金服的高管因病离世,41岁人生中最黄金的年龄,却猝然离世,难免让世人惋惜。茨威格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疾病和死神只会光顾别人。所以很多人熬着最长的夜,敷着最贵的面膜。白天保温杯里泡枸杞,晚上却在酒桌上推杯换盏。不曾想过疾病是对一个人健康透支的“罚款”,所以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请牢牢记住,作为家庭的顶梁柱,要保重身体,同时及时做好统筹安排。长寿时代,未来可期,与所有中年人共勉!
文章来源:NewBanker博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