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工作的搭档谈了一个之前说的工作,从落实的结果看并不理想。想当然地认为就是对方不出力、不尽心,感觉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有了第一次的冲突,我知道工作中的冲突时避免不了的,但是自己处理冲突的方式也需要改进。能听得了别人的意见,接纳他人的建议,理解别人的心情,这应该是解决冲突的前提。那同时我也在想,那些我对于未来可能的变化,而要求别人在现在要采取的行动,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比如让人提前适应未来的角色和工作节奏,为未来工作准备好社会关系。本来别人是很开心地做着现在的事,生硬地把未来才可能遇到的情况提前预演,确实有些突兀了。
我看一篇文章讲如何应对未来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未来一定会来,未来也一定有不确定性。但是人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可以随波逐流、可以积极拥抱变化、可以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每个选择背后都是个人的价值观体现。有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我们所处的现在是过去的我们所想象的未来。看未来,我们现在就是在创造未来。怎么纾解当下的压力和焦虑呢。
往后看。我们之所以能到现在这个位置,处于这个时代的当下。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做对了什么,还有哪些如果去做或者做得更好些,现在会更好。做个细致地盘点,能得些安慰。
找成功上岸者。从未来走到现在的许多人,按照进化论的理论,能走到现在的人,大概率都是幸存者。这些幸存者的答案,对我们面对未来应该会有许多借鉴。
然后就是思考当下。当下我们是如何做的,有哪些可以为未来做好准备,哪些是应对未来的启示,我们大可以洒脱地面对当下,一步一步走向未来。路不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么,未来不也是一点点发生,然后我们一点点去解决遇到的难题、问题而达到的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选择,我们是不是有能力和勇气去做出来。站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回头看的时候,我们不也是在做着事后诸葛亮的事情?真正该拥抱的,应该是当下的选择和行动。
文章还提到了心态问题。习惯变化,习惯不确定性,有句话说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能做到如此,未来再大的不确定性,也只是我们通往更好的不确定性的一个垫脚石而已。
坏习惯清单继续执行
身份认同强化
阅读者(变量5,赋能和替代是两种关于创新的价值说法)。
学习者(完成)。
写作者(完成)。
跑者(未三次,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