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看好当前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除非你认为199元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当前以“知识超市”作为定位的各位大咖们,走的都是以互联网手段消除中间成本的路线,把边际成本做到近乎为零,就能够以最低的价格辐射最多的受众,实现“躺着就能够把钱挣着了”的“睡后收入”。
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在我看来不外乎就是高举IP的大旗割韭菜而已,它有着如下三个极其致命的缺点:
1、过份高估了人类的自律。
又或者说,其实他也不在乎你是否自律,毕竟这只是199元的东西,你一年在天猫京东买回来但一次也没用过的东西难道还少了吗?
然而知识和普通商品不一样。
普通商品买了就能用,关键只在于好用or不好用的区别罢了;可知识是个拥有“时间律”属性的东西,这也意味着并不是你买了就能立刻产生效应,而是你必须付出时间去吸收、研磨以及练习。但人类天生就是懒惰懈怠、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生物,假如没有任何外力的驱动,即使一开始凭着一腔热血往前冲了几天,随后也一定(请注意我的措辞词,是一定)会慢下来。
因此,大多数知识付费机构(包括培训机构)都是营销导向型的,借助推广手段和大IP把用户吸引进来,至于后续用户是否能够真的有所收获,他们也实在无能为力。
2、错误判断了学习的动机。
大多数人并不能够从工作中感受到乐趣,工作只是他们赚钱的手段而已;
同样的道理,绝大多数人也并不真的认为学习是一种享受,而是想通过学习去解决某个问题而已。
要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升任CEO,迎娶白富美;
要么,是为了在朋友圈炫耀自己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要么,是为了缓解“小学同学身家千万,自己却还整天流离浪荡”的焦虑。
假如这些问题能够通过其他手段解决,许多人的选择不会是学习。举个简单的例子:公司说只要你拿到某培训机构的结业证就提拔你为总经理,恰好培训机构负责人是你发小,这结业证你无论如何都能够拿到,请问:这个时候有多少人会真的认认真真去学习每一堂课的内容?
所以学习知识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满足某个需求,解决某个问题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可当前碎片化的知识付费体系,能解决你多少的问题?尽管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但问题的表象总是多种多样的,可普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自然也就只能空舞知识的大刀却始终无法下手,这个也就涉及到知识超市的第三个致命缺陷。
3、严重扭曲了知识的定义。
至今人类世界对于知识都还没有一个清晰且明确的概念,一般来说,我们都是从噪音中提取数据,从数据中确立信息,从信息中提炼知识,从知识中升华智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知识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经过总结归纳,并认为真实正确,可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的经验、观点等信息。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知识最关键的地方并不在于它储藏的位置是在你的大脑还是互联网上,这些都不重要,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指导你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假如能,那么它叫知识,假如不能,那么它就纯粹只是信息罢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的“知识超市”更多只是在卖给你信息而已,又或者说他们在兜售的其实是一种“道理”。你可能会幻想自己一口气订阅了好几个专栏之后,就能化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左通黑暗,右晓光明般的牛X人物,可现实的情况是,你顶多也只能够成为知识面略广可然并卵的普通人罢了,否则知乎上的知识那么多,也没见这几年培养了多少个诸葛亮出来啊?
所以,任何不能指导解决实践问题的知识,都不能称之为知识,至少不是属于你的知识。
因此在我看来,“知识付费”其实应该叫“信息付费”,又或者最正确的叫法,是“服务付费”。
知识应该是免费的,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大多数知识都可以免费搜索到了。可要是你懒得去搜索,又或者搜索不到,又或者搜索了之后你感觉一脸懵逼不知道应该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个时候就轮到“服务”出马了。
帮你搜索知识叫服务;
帮你解读知识叫服务;
在知识的基础上添加我的独特观点叫服务;
帮助你指出工作中与该知识相关的问题叫服务;
帮助你把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叫服务。
所以知识本身并无价,服务才有价,定价的标准有两个:
1、以成本为导向,我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和资源来形成服务,就在这个成本的基础上添加合理利润定价。
2、以价值为导向,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我能帮你挣100万,那么就算我收你99万也不算过份,对吗?
但无论如何,价格和价值总是在某种程度上趋于一致的,不可能一套正宗的降龙十八掌会因为你的骨骼精奇就五块钱卖你了,再怎么互联网化也不行,你能用五块钱买到的永远只会是降龙十巴掌。
这也就是为什么,丹牛的每日一答是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只有区区249元,而且只要你来门徒俱乐部打卡就每天都能免费收听,因为它是碎片化的,顶多只能起到开阔思路和熏陶思维的作用,并不会对实际工作有太多影响;而外贸大牛的MBA则是以价值为导向的,定价去到3160元,就是因为它的每一节都能够对实际工作起到指导解决的作用。
最后,我们毕竟身处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中,完全避开根本就不现实,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
1、知识付费并非就是不好,不好的其实是碎片化,在形成自己的底层知识体系之前,慎重摄取碎片化的知识。
2、用碎片时间学习碎片知识是最扯淡的事情,5分钟时间拿来搓一盘炉石都够呛,更何况拿来学习?效果最大化的做法,应该是5分钟听音频,5分钟整理笔记,20分钟写课后思考与心得,一定要拿出整块的时间。
3、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为了增广见闻,还是为了提升技能,还是为了开阔思维;以及明确学习的动机,清楚学习之后是为了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带来什么样的收益。为了治疗焦虑而学习最不可取,什么“你可以不学,但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学”这种其实就是诱导焦虑的手段。
4、适当引进外力的约束,让“他律”替代“自律”起作用,就好像假如我自己去健身房,可能去啊去的就不去了;可假如能够有三五个小伙伴互相监督,反而能够坚持下去。
5、不要被大V割了韭菜,一个做销售逆天般强大的人,不代表他就懂得如何传道授业解惑,不代表他就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知识复制给别人。
6、在生活和工作中认认真真地找一位老师,比给100个大V每人付199元要强。
以上。
微博:daniel李智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