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说说“知识付费”。昨天看了一个互联网报告,预计明年“知识付费”领域依然向好。其实在这些“碎片化知识”满地的时候,对个人能力要求还挺高的。
其实“知识付费”的出现,能不能好好的被自己利用,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又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什么“知识付费”会井喷式发展,因为存在需求。
一个创新项目的出现,都是因为市场上又需求点。因为人们发觉自己缺少一些知识,怕被社会淘汰,从而产生出,“知识缺乏焦虑症”。于是,这个创新项目的出现,提倡让你用碎片时间学习了更多知识,节省时间,获取更广更多的知识。但是这个“知识付费”如果利用不好,反而让你焦虑的心越来越焦虑。
这些你选择的知识是否是你需要的?这些解答是否足够深入?你获得的这30几分钟乃至一个小时的知识,你是否全部吸收抑或自己能跟家深入的剖析,重建了自己对这些知识认识的思维呢?
就我目前对“知识付费”的使用及思考来看,“知识付费”领域的传导者的品质参差不齐,领域的专业深度水平也不同,有的讲师传输的知识甚至不符合正常的逻辑,就算这种非正常逻辑,还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的去购买本身错误的“技能”。恰恰正因为购买知识的一方没有自己的思维模式,随着兜售知识的一方的思路,购买知识一方模糊的接受讲师的思路以及一些不太符合逻辑的观点,不光没有进步,反而更加凌乱。
”知识付费“的运营方抓住了读者的“快速获取知识”的特点,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在贩卖知识,而这些知识的深度却远远小于专业的程度。而购买知识的一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而获取的并不是知识而是“知道”,我知道这个词儿,可能因为购买知识一方思维领域能力有限,将本属于专业领域的“思想”联系展开到其他领域,造成扭曲化的认知,这种“知识”的传导恐怕有违当初所谓“知识付费”的初衷。而作为购买知识的一方,你所买到的不是知识的本身,买的是治疗“知识匮乏焦虑症”的药,但是这个药又会产生副作用,当你在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你依然没有长进,又会产生新的焦虑症,周而复始。
知识付费出现是为了让人的思想更加丰富,本身是促进社会更好发展。真正的症结在于获取(购买)方对自己本身有没有清晰的认识,有效的利用“知识付费”。
在我看来,论知识的学习就是学以致用。有目标,系统深挖的学习。首先我作为知识的获取者(购买者)的位置,知识付费也好,读书提升思维领域也好,都需要对内容本身进行比表面文字更为深入的理解,这种深挖行为的前提是对知识的一种思考,每进行一步思考,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带着问题再进行学习,这样的循环才是正循环,获取知识本身的同时也在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学习才有它存在意义。
如果庞大的“知识付费”所传输的知识领域无法更加明确的说明如何才是真正的“学习”那么就以看书来举个例子吧。比如我最近在读的《凯恩斯》700多页的书,里面提到的哲学理论都不能完全明白,就没有办法很顺畅的进行下去,时间拖慢了,反而能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文字。所以,我现在一点都不着急,毕竟我能读懂《凯恩斯》这本书,已经是本年最大的收获了。
吸取“付费知识”也好,看书也罢,能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需要自身的认识能力,还需要时间。知识的吸收没有“碎片化”及“快速”,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慢慢来,你想吸收知识,重建思维,时间会帮助你。
行动上慢下来,大脑沉静下来,思维慢慢的提速起来,我们需要一直埋头去好好学习,好好利用现在的互联网工具,这才是自己应该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