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低头族”遍地皆是。当我问身边的同事朋友最近读书的近况时,答案让人感到惊讶!每年读书2本以下的人就超过了一半,还有一些甚至一年也读不完一本书。当被问及不阅读的原因时,有一半人说的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而少部分人则把不读书的原因归为“有手机和电脑就够了”。这就是我我们现在面临的阅读现状, "碎片化"阅读正在毁掉我们的生活。
在一个智能手机应用超过数亿的国度,人们习惯于当网民,而不是习惯于读书,这是危险的。很多人把不读书或者读书少的原因归结为“没有时间”。没时间读书,而阅读的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功利化等已成为当今的一种普遍现象,国人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何止是不乐观,纸质书籍正在蜕变成明日黄花,不少实体书店关闭或濒临关闭,图书馆门可罗雀,这是好现象吗?一定不是。网络虽然可以带来阅读的便利,但更多的人上网阅读,读的不是学术知识,不是思想争鸣,而是娱乐、网络小说、只言片语。碎片化阅读能够带来的,终究只是碎片化的知识,甚至许多连知识也算不上,娱乐八卦毕竟还不算什么知识。于笔者而言,大量的网络阅读确实便利了获取知识的路径。但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入,不少实体书籍的内容很难通过免费阅读获取,一味地免费阅读也是对知识本身的不尊重。一方面,需要感谢互联网带来的知识获取路径的拓宽;另一方面,也应当警惕网络阅读所带来的碎片化、片面化理解。
怕就怕很多人已经形成了网络阅读习惯。一日可以不读书,一日不可以不看手机。通过手机来获取信息,正日益成为手机用户的主流。然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所带来的信息与知识,固然多种多样,却也由于信息量太大,而难以深入阅读,更别说静心思考了。读书,是需要环境,需要思考,很多时候也需要记录的。碎片化的信息不可能造就一个整体型的知识图谱。有记者在一些大型阅读论坛和读书网站、门户网阅读专区上通过调查发现,以豪门爱情、霸道总裁、绯闻出轨等为主体的作品,牢牢占据着一些排行榜的前列,其中不乏内容露骨、情节刺激的作品,但阅读量高得惊人。这些阅读固然也有市场,但高额的阅读量能否带来高额的知识量?显然是不能够。海量信息,并不意味着海量知识,这是常识。
读书,终究还是要安静下来;浮躁,到底只是知识图景中的泡沫。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读点书,读点好书,仍然有必要。至于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哪怕就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里排除杂念,静静地于文字间穿行,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李清照“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份忧伤哀愁;感受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那份潇洒豪迈。有了这些感受,方能真正体会到读书中所拥有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畅快、惬意、情致与乐趣。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跟“碎片化阅读”说再见,在书的海洋里彻悟人生道理、洞晓世事沧桑,、广济天下民众,获取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