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

作者: 苏瑾七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17:30 被阅读6次

文|苏瑾七

一部《找到你》,马伊琍又火了。

曾经看过她演的《奋斗》、《还珠格格》,说实话,那时候我不喜欢她演的几个角色。慢慢的这几年,《我的前半生》、《剃刀边缘》里的马伊琍开始走进视线,加上文章出轨后,马伊琍体的那句“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我对这个女演员产生了莫名的好感。

~ 1 ~

原生家庭

马伊俐1976年出生在上海。她的父母都是上海知青,十五六岁去江西插队,并在那里相恋、结婚。当时马伊琍的父母几乎都是一穷二白,连外婆都反对二人的结婚,说:“两个插队的知青男女,连工作都没有,将来怎么办呀,还生个孩子,谁养啊?”虽然这句话非常在理,但是马伊琍的父母仍坚持结婚生下了女儿。等到知青大批返城时他们傻了,因为结婚的知青拿不到城市户口。当时只有一个办法:假离婚。于是爸爸带着伊俐住在爷爷奶奶家,妈妈住在自己父母家。为了经得起居委会的不定期抽查和周围窥探的眼神,两人要见面只能偷偷摸摸地约在夜晚的外滩,时间也只有半个小时而已。分开的时候,父亲抱着女儿在头里走,母亲尾随,一直跟到弄堂口,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黑暗里才哭着走开。

~ 2 ~

成长经历

马伊琍在参加《朗读者》时,详细的谈及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她说自己成长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里,爸爸妈妈都是双职工,自己从小在石库门长大,典型的弄堂里的上海女孩。

董卿问:你的妈妈怎么来操持这个家呢?马伊琍缓缓说到,我妈妈特别会织毛衣,常常晚上我跟爸爸睡着了,妈妈还开着一盏小台灯还在那边织毛衣,印象中妈妈每天都在织毛衣。

马伊琍小的时候,妈妈亲手给她织的毛衣,从上到下都是。马伊琍说自己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了,老觉得穿毛衣的都是小孩,想穿买的衣服。妈妈就对她说:你有没有想过买来的衣服都差不多,我给你织的是独一无二的。

 到现在妈妈还在给马伊琍的女儿织毛衣,看的出马妈妈的织功非常不错,织出来的衣服很漂亮。记得有句古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毛衣上的一针一线,包含着妈妈对女儿无尽的爱。现在的我们再也不会穿妈妈做的衣服了,从商场买回的衣服可能会看着更漂亮,却少了几分温度。

在回忆自己的父亲时,马伊琍说了几件事。爸爸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柔柔弱弱的女孩子,他一直希望女孩子要做到不比男孩子差。

小时候马伊琍很喜欢参加艺术团的演出,所以爸爸每天拿报纸看中缝,只要有艺术团在招生就立刻骑着自行车带马伊琍去考,最后考到了上海电视台的一个舞蹈队。每次上课要两个小时,爸爸就在外边等两个小时,等到下课后,再骑自行车载马伊琍回家。

记得有一次,街上刚开了一家肯德基,爸爸说明天排练完带你去吃一次肯德基,你进去吃,我在外边等,马伊琍懂事的说我不要吃,因为她觉得她不能再接受爸爸在外边等,自己在里边吃。

马伊琍说从小自己的目标就非常明确要好好读书,没有别的出路。因为父母都是知青,初中没毕业就去了江西,自己从二年级开始,妈妈就说我什么都教不了你了,如果遇到不会的只能空着,因为这个还跟父母闹过小矛盾。

有一次自己去找小伙伴一起上学,马伊利看到同学的爸爸在教她写作业,因为她爸爸是名工程师,小马伊利就很羡慕,回家就跟妈妈抱怨你看人家的爸爸妈妈都会,你怎么就不会啊。马伊琍接着说但是现在她觉得这段经历很珍贵,就像《我的前半生》里的一句话“与其让别人打伞,不如自己给自己打伞。”学习、生活、工作都是这样,越早做这个准备越好。

马伊琍还说父母一直都非常信任自己,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刚从师范学院新毕业的女老师,她请每一个家长到她办公室领自己孩子的学生手册,爸爸打开马伊琍的手册看了看上边的分数,其他都很好,但是思想品德却是个差,爸爸很惊讶就问老师怎么回事?老师说你女儿跟多个男生有早恋。换做别人的爸爸肯定早炸毛了,一般都会对自己的小孩劈头盖脸大骂一顿,甚至还少不了挨打,毕竟很多家长都对老师说出的话奉若神明。

可是马伊琍的爸爸很平静,就让老师把那几个男生的名字写出来,然后老师就写了一个名字,爸爸说老师还有呢,不是多个吗?老师就生气了,爸爸就说:老师我不跟你说了,我女儿我最了解她,我还是找校长去说吧。当时的马伊琍就哭了,一方面觉得自己被老师冤枉很委屈,另一方面又很感激爸爸对自己的信任,同时她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以后要做的更加自觉,让父母更信任自己。

上大学后,爸爸对马伊琍说如果跟男孩子一起出去吃饭,不能让男生买单,会提醒女儿有没有带钱,这就让马伊琍养成了喜欢买单的习惯,这就是为什么马伊琍这么自信、独立、知性的原因了。

马伊琍说在孩童时期父母给了你爱的满足,会让一个小孩很有安全感,尤其对女孩子来说,如果有一个非常非常爱她的父亲,这个女孩活在世界上会很有底气,如果有一个非常非常爱她的妈妈,这个女孩会很懂得自尊自重,也会懂得爱自己。

马伊琍说自己的父母也不是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的人,但他们却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原则对她言传身教,让她受益一生,真的很感谢自己的父母。

~ 3 ~

情感经历

第一段感情

1996年,还在上海戏剧学院读大二的马伊琍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认识了一位大她一届的师哥,两人一见钟情,开始了交往。男孩身材高大,长相英俊,对马伊琍也很好,很照顾她。两人交往一年多,在马伊琍大四时,男孩毕业,而马伊俐也开始外出拍戏,各自忙着的工作,两人联系逐渐减少,慢慢地也就和平分手了。 

第二段感情

1999年,马伊琍通过朋友认识了导演管虎。2000年,在管虎拍《黑洞》时邀请马伊琍加盟,两人擦出火花,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与管虎拍拖后,管虎给马伊琍创造了很多机会,马伊琍人气急升。2004年,马伊俐与管虎结束了四年的感情分手。

马伊琍佟大为合照马伊琍结婚几次?马伊琍前夫是谁?马伊琍情感经历大盘点

第三段感情

马伊琍与佟大为很早就认识,加盟《奋斗》之后,两人第一次合作,而且又是演恋人,会有不少激情戏份。佟大为之前便一直暗恋马伊琍,此次合作更增加了两人的相互交往。在文章进组之前,马伊琍和佟大为走得很近,经常成双入对,一次拍戏结束后,佟大为一边搂着马伊琍的肩膀一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非常感谢马伊琍的妈妈,在N年前把她生下来!”在剧组宣布两人的恋情。然而,这段情并未维持多久,随着文章的加入,两人逐渐淡了下来。

第四段感情

在拍《幸福在哪里》时,马伊琍和文章的同班同学张博(新三国的孙权)在一起。张博当年在剧组对马伊琍大献殷勤,非常照顾,据说当时马伊琍对张博也挺暧昧。两个人在剧组出双入对,关系亲密,当时剧组都看得出来俩人应该是有意思。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文章当时也正在追马伊琍,听到风声了,于是放下一切立即奔赴剧组。但文章当时有女朋友,马伊琍得知后,选择了与张博交往。换句话说,马伊琍在跟文章好之前曾经与张博也有一段不太长的感情。但这段并没有持续太久,文章和女友分手,全力的去追求马伊琍,最后打败了张博,抱得美人归。

走进婚姻

马伊琍和文章是因戏结缘,在拍摄《奋斗》时认识的,那个时候马伊琍已经是女主角了,很红了,而文章还是无名小卒,而且马伊琍比文章大着9岁,两人于2008年秘密完婚,同年她们爱情的结晶诞生,成为圈子里的模仿夫妻。然而这段差距很大的姐弟恋婚姻就像众人预想的那样,走的并不顺利。

2013年8月,马伊琍怀二胎时,文章出轨姚笛,出轨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瞬间姚笛千夫所指,名誉事业毁于一旦,三年后才低调复出;而文章更是嚣张的要“周一见”,但随后没多久就发声明道歉,坐实出轨,马伊琍作为受害者并没有出来闹,回应后称:“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原谅了文章,这段出轨门事件渐渐尘埃落定。

2015年6月29日,马伊琍的生日,文章为她庆生并再次“求婚”。夫妻俩现场深情相拥。文章在上海包场为马伊琍举办生日派对,瞒着她请来众多好友给老婆一个巨大惊喜。文章表示:“小文以前不靠谱,今天以后想靠谱了。有你,便是一切。老婆,求求你嫁给我。”

~ 4 ~

智慧,挽回婚姻

文章一直以来都是以“好爸爸”、“好丈夫”的身份标榜自己,《雪豹》之后,又迎来了《裸婚时代》,当年的文章可是霸屏男神,他高超的演技加上爱家庭爱老婆的形象迅速圈粉无数。他被誉为“中国新时代好男人”。提起好爸爸、好丈夫几乎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是文章啊。就在卓伟曝出“周一见”,将矛头直指文章时,那时众人还斩钉截铁的说“不可能,宁愿相信世上有鬼,不可相信文章出轨”。那时的文章风头正起,自导自演的《小爸爸》霸占荧屏,广受好评,凭借这部剧一举拿下“视帝”殊荣,又当众宣布自己再次要做爸爸了,网友们纷纷送上祝福,觉得这辈子文章和马伊琍铁定了。

然而“周一见”揭开真相的一刻起,众人纷纷被打脸,照片中的文章和姚笛全副武装,可是熟知他们的观众还是一秒钟就认出了。两个人亲亲热热抱在一起,让文章和姚笛的名声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一夜之间,文章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以前他对马伊琍的深情似水还历历在目,为了显示对马伊琍的喜爱,将女儿的名字取为“爱马”,两人不顾相差九岁的年龄差,努力维持着这段姐弟恋。在文章最不火最不出名的时候,马伊琍不离不弃,而文章也知道努力上进,努力做到最好,给马伊琍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家里的大事小事全听马伊琍一人指挥,文章还很宠溺的称马伊琍为“马司令”。在马伊琍母乳喂养的时候,心疼老婆而掉眼泪,知道老婆喜欢一件衣服,一次性买了九件。那么忠心耿耿的文章还是选择了背叛。

文章在被曝光之后,当天对婚外情事件发声明,之后当晚再度发声,质问曝光其出轨照片的南都娱乐周刊相关负责人,怒称贱命一条。而星期二马伊琍的父亲也专门为此事开设名为“伊琍爸爸”微博,并发表长文。他一方面质问南都曝光的做法是要“逼他们夫妇离婚”,另一方面也表示他们愿意原谅文章,也求公众放过他们家。

【马伊琍父亲追问周刊:放过我们孩子】

南都周刊两位领导您们好,我是马伊琍父亲,时至今日我有几句话想与你们探讨。

我们老夫妻俩,文革时期长大,小学时碰上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刚进中学当了知青插队江西没文化,好不容易回上海有了工作,中年又被下岗,是女儿早早懂事辛苦养家让我们终于有了好日子。她和文章结婚6年有了两个孩子,有笑有泪,这已是我们老夫妻俩所能想象到的最完美的生活。成多大的明星?不敢奢求;赚多少的钱?尽力而为……这些都不重要,他们一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快乐,才是我们最大的平安、健康、幸福、快乐。再无他求。前几天我们看到新闻,单从照片上看又以为是往常的炒作没当回事。没想到文章主动向我们坦白认错,我们才知道是真的。这个错对家庭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但我们全家考虑再三,文章向我女儿认错之余也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其实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错误暴露给公众老百姓,但是他必须要勇于面对和承担,所以他公开道歉了。

我们老夫妻俩已经活了大半辈子,没有别的盼头,只希望孩子过得好,外孙女健康长大。对我们来说,只要文章可以悔过自新、重新做人,主动回归家庭就够了,我女儿可以接受他,日子还得照常过。

大凡中国家庭发生这种事,只要夫妻感情在,都会用息事宁人、包容的方法处理,如果你们有更好的办法就请告诉我们。伊琍是我们的女儿,文章就是我们的儿子,儿女犯了错,父母愿意教他们改。

我们老夫妻俩,最后请求你们放过我们家,放过我们的孩子。

昨天我的外孙女吃饭时突然对女儿讲:妈妈,电视里都在说,你和爸爸已经离婚了?不知道你们作为父母,听到自己孩子讲这话是什么感受?

“伊琍爸爸”的微博一开火爆大江南北,人称“中国好岳父”,这一博也平定了曾经沸沸扬扬、山呼海啸般的“出轨门”。尽管已经证明“伊琍爸爸”是团队公关所为,但网友还是因为这篇博文力挺马伊琍,力挽狂澜之势可见一斑。

~ 5 ~

豁达,成就自己

马伊琍在凭借《我的前半生》获得白云兰视后奖的时候,上台领奖的感言是:“感谢我的父母,教我从小做一个独立自信的上海女孩子。作为一个女人不要为取悦别人而活着,要为自己而活,在我的前半生就是要告诉大家,要勇敢去爱、去奋斗、去犯错,但请记住一定要成长。”

同时马伊琍第一时间感谢了丈夫文章,她说感谢我的先生文章,在拍《前半生》之前,他非常客观的指出说马伊琍你不能用你的惯性和你的经验去演戏。所以我终于意识到一个女演员不可以一直生活在舒适地带。

文章在收到感谢后,直接在微博中隔空喊话:“为你骄傲”!

马伊琍回复:彼此成就!

马伊琍遇到难题的第一反应是解决问题,她这种理智、果断的性格成就了她现在的幸福婚姻,文章出轨算是她婚姻遇到的突发事件,认输,这件事就没有赢回的机会,活出自我,重建关系才是成熟女人应有的大格局。最高贵的重建方式可能是宽容,彻底放下,共同成长才能迈向更好的婚姻,大吵大闹必会全身枷锁,她把40+女性身上散发的成熟魅力尽洒,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原谅不是懦弱,而是找回人生自我主动权,不黯然接受被动离场的命运,重整旗鼓,淡定从容的处理每一件事。也许最有效让自己感到的安全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接下来的马伊利接拍了《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国式关系》还和老公文章共演了一部《剃刀边缘》她还会幽默的说:“谢谢文章导演提携我,给我戏拍”。让自己活出自信、优雅才是真正意义的解脱,这种重整的能力是超高的智商和情商。

关于与文章最浪漫的事,

她说:“我和文章经常在大晚上坐在街边吃烤串,就是最简单的快乐。”

关于与文章最甜蜜的事,

她说:“为了女儿‘争风吃醋’是现在‘最甜蜜的事’。”

关于与文章之间最郁闷的事,

她说:“是不是全世界都等着看我们离婚?既然选择了婚姻,就要一直走下去。”

关于婚姻中的妥协,

她说:“我想是总有一个人要做出妥协,我们家可能就是我在做妥协,但是我心甘情愿。”

关于如何让婚姻保鲜,

她说:“刚刚结婚是有新鲜感,爱情不可能让它保持新鲜度,我说你要做的是经营它,怎么让它一直好好的这份感情,能好好的发展下去,有一部分爱情一定会转换成亲情,一定是亲情。”

~ 6 ~

思进、但不妥协的演员生涯

年龄绝不是问题,越成熟越有戏

对于年龄,马伊琍毫无避忌,并一直坚信,好演员永远都有春天。被危机感困扰的阶段,停留在她刚入行做演员的时候,这是没法克服的,每个演员都要先经历很容易焦虑的过程,心里没底,没有戏拍。

马伊琍回忆,初入行整天整夜的失眠。大学毕业的那段时间最严重,有过两三个月睡不着,住在石库门老房子里,爷爷奶奶有个座钟,整点都要敲钟,就听着那个钟一直敲到早上6点,终于可以起床了。这种情况一直到有戏来了,才被治愈。她说这个是没有人可以帮的,只能自己扛。

过了40岁,她觉得,好像顺顺利利就过来了,也没有所谓的“中年危机”。她始终觉得,被中年危机困扰的人,其实危机感不是孩子跟老人带来的,而往往是自己的问题,以前年轻性格上的问题,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还有对事物的观点。

与同一年龄阶段的女演员不同的是,马伊琍并不觉得她有过“中生代女演员的困境”。中生代这个划分标准本身,她认为很奇怪,这种总结出来之后,大众以此为管道来传递无奈和不满,“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应该要努力去做。”

马伊琍觉得,如果大家认为中生代女演员应该是很棒的,值得更好的戏,那就抓住机会,好好演给大家看,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演员呈现出来的东西,是跟年轻演员不一样的。

“我是一个遇到问题永远先找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的人,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事件会往前推进一步。一部戏,你能掌握的是什么?就是我的表演好不好,能不能把每场戏都演好,每场戏里的镜头能不能都演好,这些是牢牢在你手里掌控,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这样的解决问题型人格,让马伊琍在等待机会的时候,不会被焦虑感吞噬。

剧本绝不随便

表演之于马伊琍来说,是有神圣感的。她不容得表演被亵渎,“奉献表演需要把全身心投入进去,需要集中注意力,那是要投入很多很多的,浑身每一个细胞都要进去,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马伊琍从入行开始,就从来没有依靠过别人帮她选剧本,即使是现在身边已经有专业的团队,她仍然坚持自己看。她说“我很会看剧本。”

她从来不相信别人的推荐,只相信自己的直觉,“看剧本的时候,所有的文字在我脑海里都有画面感,我会知道什么样的画面一定是非常有冲击力的。这是我的直觉。”

《找到你》的导演吕乐谈起与马伊琍的合作,说她会要求拍一些特殊的镜头。比如,有一场和姚晨对视的戏,当时吕乐拍的是全景。马伊琍问导演,没有拍近景吗?“因为这个眼神特别特别重要,就是两个人刹那之间,变成了对立的人物。”吕乐也很认同,这个镜头后来还被用在《找到你》的预告片花之中。

“如果我看到跟我对待同一个作品,不是用同样态度的人,比如说只想要娱乐的点,只想要博眼球,只想要收视率,只想要挣钱,我很瞧不起这样的,跟我不是一种追求的人。”

为了维护表演的尊严感,马伊琍可以“特别无情”。演员总会面临人情压力,被要求去客串,甚至那个戏不是很好,“我每次都拒绝,”马伊琍说得特别坚定,“拒绝了很多很多人,尤其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好朋友。每一个叫我帮忙,我从来都不去。”

她认为这种碍于人情的客串请求,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如果我这个演员一天到晚给人客串,我就立不住了。我自己认为,我的表演是珍贵的,不可以随随便便把我珍贵的创作到处滥用。”做了这样的选择,她就没有在意自己是不是一个“好人”的形象。对于那些因为她不帮忙就掰面的,她很干脆地认为,那就不是一种价值观的,也不用做朋友了。

人在成长,事业轨迹也在变

马伊琍过去演了很多骄傲自信的独立女性,让她感觉很好,因为演员们都喜欢让自己看起来很强大。然而这几年,她渐渐把目光聚焦到那些曾不被她喜欢的,不够智慧的,甚至是被主流忽视的人群,比如《未择之路》的卡车女司机小眉,《找到你》的保姆孙芳。

马伊琍说“我在想为什么,现在可以接受自己在银幕上看起来很不好很失败的样子?也许是我成长了,开始拥有理解和共情的能力。我学会放下坚硬的外壳,去理解跟自己大不相同的女人,并且感同身受。”

马伊琍还说演员不在意所谓“漂亮”通常会更有魅力,形象上越真实,就越能贴近角色内心、越能还原角色本身的力量。

对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演员,她没什么远大目标。前段时间看到树木希林去世的消息,她读了很多关于树木希林生平的帖子,其中有一段是演《小偷家族》的时候,树木希林把假牙都摘了,为了演出那种枯朽的感觉。马伊琍就发了一个朋友圈说,这个女人一生太苦了,希望自己到年纪大的时候,也可以这样摘掉假牙,无所畏惧,一直演下去。

~ 7 ~

素一说

在解读马伊琍的人生和成长轨迹的时候,很多时候我看到了自己。

她在生完孩子之后,曾经一度很难过,我也一样。

马伊琍当时跟文章说,我很后悔生孩子,因为我发现孩子到世界上来,要承受很多的苦难。”

马伊琍说:我一直记得,孩子出生我的第一感受不是喜悦、兴奋,而是突然觉得,原来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我都是可以去战胜的,唯一孩子生下来,很多事是没有办法替她去的。这个时候意识到,面对生命当中一定会出现的波折,我们有时候是无能为力的。”“我当时跟文章说,我很后悔生孩子,因为我发现孩子到世界上来,要承受很多的苦难。”

更揪心的是,女儿刚出生黄疸比较严重,孩子就要在玻璃机器里照蓝光。“看着一个才出生三四天的小孩,浑身是光的,穿了一个小尿布,带了个小眼罩在里面哭,她一哭,我就把她抱出来。那个光要照24小时,光很刺眼,我就带着一副墨镜,站在蓝光箱前,站到半夜两点吃不消了,实在熬不住了,就坐那儿大哭。所以她说为什么要把孩子生下来,生下来就要受这样的苦?”

了解到这些,我深刻的感受到一种共鸣,原来母性都是一样的。

马伊琍说她是一个天生很有母性的人,虽然以前不喜欢小孩,但是在需要付出母性的时候,她是个很强烈的人。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很多女性,很多特质都是共通的。

马伊琍说年轻的时候她很容易纠结,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被情绪主导,后来慢慢觉得在情绪中处理事情是最糟糕的,应该要学会去面对情绪。“以前我是发完火不会想要去和解的人,比如在两性关系中,对我先生,我发完火也不会想要去缓和,那个气会一直在。”后来有了孩子之后,她就发现这样很没有意思,等于把一件事情的战线拉长了,伤的是彼此,夫妻两个人都会受伤。“其实婚姻当中对错没有那么重要,谁先说对不起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谁都有错的时候,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恢复一个正常的家庭氛围多好,何必要去纠结那些情绪?”

成为母亲之后,马伊琍感觉到,她变了很多。她以前特别讨厌哭,生完孩子以后就变得特别爱哭。以前觉得自己很厉害,现在她知道,你不是这么厉害的,跟所有人一样,都有特别软弱,特别不堪一击的时候。

更大的改变在于,她变得温和,更愿意去理解别人。在拍《我的前半生》时,现场经常讨论育儿话题,沈严导演说,以前马伊琍要是听到不认同观点就会站出来反驳,但现在就听着不说话。

一个女人的成长,从锋芒毕露,从尖酸刻薄,到有容忍,到学会宽容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庆幸的是无论经历多少风雨考验,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成长成就我们的生活,成长成就我们的事业,最终成就我们的人生。

读她人,如镜子,也是在读自己。

坚持成长,希望每个女性都能拥有抓住幸福、掌控人生的智慧和勇气。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伊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vg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