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几年的初期,农村里养驴的人家有不少。一般都是年纪大的种田老把式,养一头驴或骡子,春耕时节赶着驴子帮人耕地赚点钱补贴家用,平日里也可以配上地排车拉点儿东西。
我邻居家的爷爷曾经就养过驴。曾经驴子也算是家里的大件儿,养驴算是农家的大事儿。邻居爷爷家的驴就养的好,皮毛油光瓦亮,驴子还听话,便是旁人赶着也不尥蹶子。不常叫,偶尔会叫一两声,声音大的很,就像是往里吸气,不算好听。
曾经我们村南大湾边上有个电线杆,上面挂了个铜铃,也许是前些年吃大锅饭的时候喊人上工用的,我小时候已经不用了。偶尔有调皮的小孩摇响铜铃,悠远的铃声就能传遍全村,驴叫声和这个有异曲同工之意。
外婆村和我们村也就三里地,有一次妈妈就借了驴车带我们去外婆家。给驴披挂好了,套上车,我坐在驴车里,妈妈坐在车缘上,拿着鞭子轻松一拍驴子,它就颠颠儿的开始走了。驴蹄子踏在公路上,落蹄儿的声音挺清脆的,很有节奏感。车子还很稳当,走起来不算慢,悠悠儿的好玩儿极了。
村子里一般养驴养牛养骡子的多,但是有户人家也养了一匹大白马,也没记得他们家驱使它做过什么活儿。马晚上牵家里,白天就栓门口的电线杆上,给它放着草料,一呆就是一天。直到我上小学,还曾见过这匹马,想想它一辈子可能都没有放开蹄子狂奔的时候,也挺悲哀的。
再后来,这些农家益友就不多见了,也许今天我们村里再也没有养牲口的人家了。机械方便又迅速,耕一亩地也就廖廖的时间,钱又不多,谁家还舍得拿出时间好好的翻地呢?到底是,地里的收入不如外面找个活做挣的多呀。地里抛去肥料种子等投入,收获少得很,粮食的价格又不高,不少时候才几毛钱一斤,养活一个人可以,一家子再加俩学生就不够了。
种地的终究还是少的很了。青壮年一般也就农忙的时候在家几天,平日地里的庄稼也就靠老人了,地里干活的真没几个年轻人。而老人终有干不动的一天,年纪又大了,怎么有精力照顾牲口呢?农村的老头儿们没有不稀罕好牲口的,但是条件又不允许养,也是没有办法的时。
这些陪伴了农人几千年的动物们,还是退出了耕地,离开了村庄。
网友评论